黑熊來的快,走的也快。
鐘繇卻是久久難以回神,隨后立刻關門,自己獨自研究瘦金簡體書法。
可惜他的門被敲響了,鐘繇收好竹簡,陰著臉開門:“何事?”
主簿愕然:“明公,韋公已到了門外。”
“他怎么來了?”
鐘繇氣急跳腳:“誰讓他來的!”
“是是鎮北將軍,鎮北將軍派人通告韋公,讓韋公來與明公商議職田令。”
“我患病了,不便見他。”
鐘繇又補充說:“如果急于商議,請他到前偏廳等候。”
說罷鐘繇關門拉上門閂,轉身快步回到書房,深吸一口氣,開始研墨,取出一卷空白竹簡,開始謄抄黑熊擬定的職田令。
職田令三百多個字,意在使關隴的州、郡、縣、鄉亭、里長一共五級官吏獲取一份定額的職田。
職田不需要繳納田祖,職田的耕種、產出,也將成為今后官吏晉升的考核標準之一。
州一級的州牧、刺史、都督或總督之類,授職田五百畝;將軍、郡守二百畝;校尉、長史百畝;亭長五十畝、里長十畝。
其他掾屬、從事、令史、佐史之類,以官秩為準,取十分之一為職田如何,以百畝為上限。
官秩六百石的從事,授職田六十畝。
鐘繇重新謄抄之際,才算完整閱讀了這道職田令。
以官秩年薪的十分一作為職田授給額度,這不算什么問題,誰都能理解。
但鐘繇想不明白的是考核,可惜職田令中沒有針對考核標準進行展開細說,他不清楚考核、晉升的標準。
自各種軍功授爵制度崩潰后,依爵位高低授給吏職的運行系統也崩了。
發展到現在,中樞朝廷任命州郡縣三級主事長官,長官就任后,會從本地征辟吏員,組成自己的施政團隊。
州郡縣三級的長官,給黑熊的感覺更像是草場、農場的承包人。
干得好升職,干不好破產下崗。
比起漢末已經形成苗頭的世家,這終究不是衣冠南渡后的門閥世家。
現在青春版本的世家,還算好對付;第一是規模沒有壯大到影響你生活各方面的地步,第二是天下未定,世家門閥還沒有進行大聯合。
還有就是現在的世家,是青春期的世家,雖然不成熟,所以其中不乏天真熱忱的人這部分人,對外很有迷惑性。
但只要世家成型,這種人會徹底消失;又或者會徹底融合,成為世家的表皮,而其內里就是一片烏黑。
青春期版本的世家還算能對付,最讓他感到無力的是那種破碎的世家,以師承關系為主、地域黨派利益為紐帶的各類東林黨。
比如現在,誅王允三族,基本上就能肅清王氏的大部分影響力。
到了明清之際,想要達成這個效果,要么學朱元璋,要么學清初。
眼前可以將州郡縣主官稱之為政務官,他們征辟的官吏團隊就是事務官。
政務官、事務官本就起源于國內,對古今大姓、豪強來說,當個七品縣長才算踏上仕途。
所以黑熊不準備搞什么九品十八官階,現在這種制度就很好,起碼一個縣令長獲得本地人支持的情況下,是有底氣與郡守、刺史對著干的。
縣令長的人事權本就屬于中樞,州郡別說任命,就連舉薦、推舉的資格都沒有。
這套制度滋養出世家,就在于孝廉舉薦帶來的門生關系,以及公府征辟帶來的故吏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