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圭語氣平靜:“君侯治下賦稅,老朽亦有所知,自會遵循。”
黑熊則在思索婁圭茶山的分成比例,不管是商雒的官營茶山,還是婁圭這類私人茶山,他們的分成對象是未來的少府。
商雒官營茶山是二八分成,所產茶葉分成五份,茶山只能拿走次優級;私人的話,必須要一九分成。
想了想,黑熊就說:“茶山乃是重稅,先生若是愿意,那就一九分成。作為補償,茶山附近修建的茶莊,則免除宅地稅。”
他已經著手制定新的軍功授爵制度,未來想要修建莊園,爵位必須達到卿位;獲得莊園后,后代爵位降級,則要根據莊園級別上繳宅地稅。
軍功授爵,根據爵位給土地、宅地的制度,跟他各處修建四合土堡、圓堡的設想存在沖突。
所以未來授爵后,會壓縮土地、宅地的規模,額外增強爵祿。
調整爵祿也簡單,否則根據爵位變化重新調整宅地、田地的規模、位置,會增加基層工作量,工作量越大,引發糾紛、矛盾的概率就越高。
軍功授爵后,爵祿寄食在各縣。
以糧食的寶貴來說,爵祿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糧食,一部分給錢,一部分給布帛。
到達卿位后授予莊園,所謂莊園,實際上就是個四合土堡、圓堡,堡內就是宅地,算上周圍的田地。
一座莊園的宅地稅,大致等同于田稅。
未來這個家族再出卿位,再次授封,減免田稅就行了。
但徭役是不能減免的,這個口子不能開。
漢初,秦地一畝面積是二百四十步長,寬一步;六國故地是百步長,寬一步;漢武時整理六國故地,推廣大畝制度。
所以現在是大畝,大約四百六十五平方;秦國軍功制度授予的第一級宅地是一畝半,大約七百平方米;田地是宅地的一百倍。
一個具有軍事意義的莊園,黑熊決定以三十畝為限。
這樣一個莊園,修筑成四合土堡,邊長一百二十米。
出于成本和防守效率考慮,修筑完整的四合土堡是個長期性的工作。
開墾的田地不會距離莊園太遠,但也要做出限制,一座莊園附帶三千畝田地,莊園附近的山林湖澤可以折算田地,準許采伐樹木和漁獵,如果開墾為田地、種茶、采礦,就是另一種算法。
別人樂意把莊園修在偏僻山林里,所以三千畝土地,足夠三十戶耕種、放牧。
婁圭不清楚這些,就問:“敢問君侯,這莊園宅地面積多少?”
“三十畝,附帶三千畝田地,田地不足,拿山林折算。算起來,我治下這樣永久減免稅租的莊園,你這是第八座。我的幾位夫人也在修建莊園,未來也會征收宅地稅。”
王邑、馬騰、段煨、楊秋、成宜、程銀,再算上甘寧,這七個人準許修建的莊園,都在永久減免的范圍內。
只是莊園規模有大有小,比如馬騰、段煨、楊秋的就是大莊園,宅地七十畝。
為了增加土地利用效率,這些人莊園都在輞川河谷,所以都是一分為二;主人親族居住在小山溝里面,部曲仆從居住在外圍的莊園。
輞川那里可開墾的田地規模有限,所以山林折算后,占地面積普遍較大。
未來軍功爵位再往上提升,會有世襲爵位,到時候就是百畝宅地、三個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