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根系強大的粟、黍能多年生長,那真的是一勞永逸,完成播撒后,以后每年定期來收割就行了。
采收果實,植株收割后也能很好的草料。
“我們還是欠缺準備。”
黑熊對走來的楊阜感慨:“曲轅犁儲備不足,我低估了關中春耕的需求。”
造犁需要好木料,還需要足夠的鐵。
現在很多地方不缺畜力,缺的是曲轅犁;曲轅犁看著簡單,可不是能快速制造的東西。
黑熊說著雙手叉腰:“關中欠缺太多的東西,光是曲轅犁與各種農具,我們就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大致滿足軍民所需。”
楊阜聽著感到有些無語,按著黑熊的預想,家家戶戶都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農耕器具,有牛馬三頭,有車駕,有織機。
楊阜來自于天水,天水核心城邑,都是幾戶百姓、宗族之內共用耕具;偏僻地方,技術流通不便,反而更落后。
天水還好,有足夠的自保力量。
很多邊郡諸胡強盛,犁這種東西,如果被諸胡見到,那上面的鐵勢必難保。
沒有那點鐵做鋒,木犁磨損是很快的。
現在又缺乏工匠,時間長了,很多邊郡民戶連犁都沒了。
越是深入了解農業,黑熊對出兵關東的興趣就越低,沒興趣跟那幫窮鬼打仗。
占的地盤越大,糧食壓力就大。
打關東,還不如去打諸胡,搶來的牲畜能立刻強化農耕底蘊。
牛馬生牛馬,吃的又是草,這效率可比人快多了。
如何讓己方上上下下吃飽肚子,穿好衣服,住寬敞溫暖的屋子,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他一心投入恢復生產,自然不會允許其他人干擾春耕。
從驚蟄日開始,為期一個月,這一個月內他治下郡縣衙署封閉大門。
郡守、縣令長都要帶頭去田間耕種自己的職田;就連新恢復的各種亭驛,也在附近開辟荒田,作為該處的責任公田。
除了少部分警戒兵力,絕大多數士兵都返回籍貫所在地,投入了春耕工作。
戰略威懾力的好處就在此刻體現,不需要邊防人力少了,生產單位增多,都有利于關中今年的大生產。
今年的生產規模,決定了秋后的戰略打擊強度!
所以春耕完成后,就要組織人力疏浚關中干涸、阻塞的大小河渠。
水利工事是很復雜的,疏浚主要干渠、支渠后,又要重新維護各種水堰池塘,增加各處節點的蓄水量。
基本上從春耕開始,到完成秋收的七個月時間里,關中不具備對外遠征的基礎。
起碼,現在全力生產的樣子,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就在全面春耕之際,夏陽北的韓城,卻有三千余人在山溝搭建屋舍,為挖礦做前期準備。
鐵礦其實也不用挖,主要是采集和運輸,中間有個破碎礦石的過程。
打鐵很苦,采礦更苦。
礦場區域,徐林巡視,閻行、呂常這兩個強勢的礦工代表隨行。
礦工和礦工是不一樣的,呂常這七百多人隨時可能被劉備贖回去,所以做的一直都是輕工作,故而有一種監督閻行這兩千多人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