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聽了后疑惑詢問:“只有錢糧對折?沒有絹帛折算?”
“我不知具體,我聽說有人就此提議過,但大司馬否決。他準備將征收積蓄的絹帛作為冬衣、夏衣獎賞給吏士。”
關羽說著忍不住感慨說:“大司馬絕非愛財之人,如今四鄰畏懼其強橫,故而關中軍民得以盡數回歸田野。待夏收、秋收之后,展望四野,何人可敵?”
見張遼沉思,關羽也不打擾,兩人并馬輕馳。
彼此坐騎都是天下良駒,輕馳之際四蹄是一種順拐模式,所以騎乘坐姿十分平穩。
行十余里,抵達一處小亭驛,他們就在亭驛外的木棚下休息。
自有亭卒上前喂食馬料,只是沒到晚飯時節,他們想吃飯的話只能使用自己攜帶的糧食;真要做飯使用亭驛的燃料,還要給一份燃料的錢。
他們屬于公干,沿途亭驛夜里提供住宿,以及早晚兩頓飯;馬匹喂食,則是免費。
關羽最近不缺錢花,得到黑熊許可,他在河東招募士兵時,劉備派人送來了豐厚的謝禮。
謝禮是對五千烏桓義從的回禮,但隨謝禮而來的一些土特產是給關羽的,其中二十石茶葉,就讓關羽財富自由。
就這臨時休息的空擋里,關羽就沖泡了一壺茶水,與張遼一起暢飲、吃麥餅。
張遼吃餅之際,就說:“我從黎陽舉兵西行之際,曾向曹公發書,并立誓此生在北面效力,不與曹公為敵。看大司馬行舉,近期可有用兵中原之意?”
“這……”
關羽左右看一眼,見木棚下只有彼此的親隨數人,亭驛的亭長、亭卒都在遠處。
關羽就說:“文遠也知道,劉豫州奉衣帶詔,久有討伐國賊之志。今我暫時效力于關中,具體目的,文遠也能猜到。但大司馬用兵多變,具體如何,非是我等可以猜度。”
“兄長,弟無意猜度大司馬心思。”
張遼解釋說:“若是今年冬季,大司馬征伐胡虜,那小弟變賣家資,也要供養部曲。如若不然,弟也只能遣散大半部曲。”
聞言,關羽就勸說:“大司馬似乎與呂奉先舊部多有聯絡,文遠此去,縱然不能大用,這供養部曲卻不是難事。”
“就恐萬一。”
張遼端茶小飲:“弟出門十余年在外,家中全靠兄長支撐門戶奉養老母。于情理來說,我欠母兄甚多,不敢討要什么家資。只是麾下健兒追隨十數年,就此放任不管,我心難安。”
現在張遼的部曲就臨時安置在聞喜一帶,就在涑水兩岸。
張遼不得不感謝河東豪強的慷慨,因為多數豪強從叛,所以被黑熊強制遷徙到關中后,河東空出大片良田。
涑水兩岸就有許多田地無主,在關羽的幫助下,張遼部曲已經開始在涑水兩岸分屯春耕,種一些粟黍、小麥、黃豆也是不錯的田產。
但想要維持部曲的戰斗力,就要保證伙食供給。
養活一千丁壯不難,難的是養活一千保持訓練、戰斗力的武士。
就張遼兄長經營的那部分產業,犧牲發展前景來養軍,也就能維持到冬季。
關羽對張遼的部曲沒什么興趣,思索著,勸慰說:“文遠不必多慮,以我對大司馬的了解,今遠道來投,大司馬絕不會委屈文遠。”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