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鄱陽湖上。
風和日麗,波光粼粼。
一艘戰艦孤懸湖中,華歆頭戴斗笠垂釣之際,見一艘烏篷小船緩緩駛來。
船上有一人搖櫓,一人穿著短衣,褲腿挽起到膝蓋,赤足站在船首手握魚叉。
小船靠近戰艦,戰艦水位線以上的側門開啟,小船烏篷內鉆出幾個人從側門登船。
華歆不疾不徐,沒有等候多長時間,孫賁戴著斗笠也登上船板。
船板上只剩下華歆的仆從、武士,孫賁隨意觀察幾眼,坐在華歆身邊:“子魚先生,別來無恙乎?”
“自離開豫章,天高海闊,好不自在。”
華歆回頭瞥一眼落座的孫賁,笑說:“倒是你孫伯陽,卻被困束此地。”
聞言,孫賁只是長舒一口氣,微微抬起下巴遠眺遠處的岸邊。
算起來,孫賁其實與孫堅綁定的并不牢固。
孫堅征討黃巾、涼州之際,孫賁就沒有追隨;群雄討董之際,孫堅在長沙起兵時,孫賁已經是本郡督郵。
見天下大亂,孫賁才棄官,率部曲、鄉黨前去投靠叔父孫堅。
后來孫堅陣亡,孫賁暫領孫堅的部曲,袁術表奏之下,繼承了孫堅的豫州刺史職務,帶著軍隊護送孫堅尸骸返回家鄉下葬。
在袁術那里,孫賁當過丹陽都尉,也做過征虜將軍。
直到袁術稱帝,孫賁才正式脫離袁術,他比孫策大十幾歲,不能說是依附、投靠孫策,更像是入伙。
作為回報,孫策擊破黃祖、劉勛回師時,派遣虞翻為使者游說華歆,華歆為了避免交戰,主動讓出豫章這個長江中游有名的大郡。
但也沒有將完整的豫章郡交給孫賁,而是將豫章郡分出一個廬陵郡,將孫賁的弟弟孫輔任命為廬陵郡守。
而這期間,孫策遇刺,孫權繼位。
朝廷征辟華歆,孫權想留下華歆,經過華歆的勸說,孫權決定與曹操和睦,并將華歆放行。
和睦的條件之一就是孫賁的女兒與曹彰訂婚;于是經過許都朝廷的詔令,孫輔轉為平南將軍、假節、交州刺史。
孫權拿到了廬陵郡,破掉了孫賁、孫輔兄弟唇齒相依的牢固聯盟;而孫輔也得到了許都朝廷的重用,心思也就發生了變化,企圖帶領江東全面靠攏朝廷。
于是他的悲劇就難以避免,書信被孫權截獲,孫權帶著張昭當面質問,孫輔被幽禁,黨羽悉數被殺。
孫輔可是許都朝廷任命的假節、平南將軍交州刺史;他的橫死,與他的黨羽覆滅,宣告孫氏和平接管交州的可能性破滅。
孫賁父親早死,幾乎是孫賁將襁褓中的孫輔養活長大。
彼此是兄弟血緣,更有父子情誼。
而孫賁至今沒有兒子,這其中的仇恨,是無法輕易抹除的。
可孫輔的一幫兒子都養在孫權身邊,這是孫賁目前最大的顧慮。
孫權知道孫賁在顧慮什么,而華歆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