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變化,反而讓駱氏族人不明所以,疑惑問:“難道大兄家中也有人去許都太學?”
“暫無此意。”
留獻解釋說:“今后有阿統這樣的神童提攜,我等鄉黨也好在大樹
聞言,駱氏族人呵呵笑了起來,留獻也是哈哈陪笑。
留獻可是十分清楚,為了三千匹馬,江東會消耗、動員荊南地區的影響力,二百多萬石的湘米會運到南鄉。
在此之前,江東從各種途徑買馬,價格高昂不說,還買不到好馬、足夠多的馬。
怎么說呢,有的時候,糧食只是一種資源,不能算是錢。
江東用黃金、蜀錦各種奢侈品、珍貴生活器皿去中原換馬,這些奢侈品,是江東將軍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這才像錢。
而江東不缺水,也不缺糧食。
所以用糧食換奢侈品很難,用奢侈品換糧食則很簡單……甚至不需要奢侈品,用武力威懾就能弄來很多糧食。
現在用糧食從關中換取三千匹馬,這對江東來說,真的很賺!
三千匹馬,孫權、周瑜、徐琨就是親自跑到曹洪面前去喝酒、跳舞哄曹洪高興,曹洪也弄不來這么多匹馬。
這三千匹馬,對江東來說,將是一種質變。
留獻已經決定辭官,所以不在乎什么質變不質變,他只知道關中的宣良,不需要通過黑鎮北同意,就能敲定三千匹馬的貿易;而曹洪是曹操的堂弟,往往貿易時,每次也就拿出五六十匹馬。
一船的奢侈品,才能換來三船的馬。
這五六十匹馬,對江東來說有什么意義?
只夠維持軍中最低的斥候、騎士編制,至于擴充騎士組建騎營,根本不可能。
拿宣良和曹洪對比一下,留獻也清楚哪一方面更占優勢。
有了這個對比,再看看自己兄長與駱統,留獻只覺得有些可惜駱統這樣的神童。
不由得心中有了個大膽的想法,又覺得身為鄉黨,不該把事情做絕。
畢竟留著駱統在許都方面成長、出仕,未來或許能起到更大的用處。
烏傷、長山的河流直通會稽。
會稽城中,騎都尉虞翻端坐靜室,手里握著一卷易經。
易經各卷內容以及所有版本的注解,虞翻了然于胸。
這種特殊的家學與個人成就,又經歷了孫策遇刺身亡一事后,虞翻的性格越發乖張。
只是他的出身、才華與功勞太大了,孫策晚期有勸降華歆全取豫章的功績;孫權繼位時,虞翻又出面說退了中郎將孫暠。
所以為了答謝虞翻,也為了拉攏江東大姓,孫權舉虞翻為茂才。
隨后虞翻拒絕了朝廷與曹操的征辟,孫權又以虞翻為騎都尉;但兩人之間相處的越發不愉快。
不能說孫權沒有演技,只是有的時候,例如孫賁,就是看著孫權從小長到大的,又殺了孫輔,所以孫權的演技對孫賁無效,孫賁忍耐的原因,就是顧慮大宗與小宗的傳承。
而虞翻這里,把易經吃透了,如同易經解讀當世第一。
如虞翻這樣的人,像孫策那樣以誠相待,虞翻這里不會炸毛;可如孫權那樣,哪怕孫權很尊重虞翻,虞翻也會很難受。
虞翻眼中是宇宙幻滅生死無常,人活著就該至情至性,率性而為。
所以孫策對江東豪強、大姓大殺特殺的時候,虞翻不以為異,因為弱肉強食是自然之理。
孫策想干什么就去干了,哪怕待在孫策身邊,虞翻什么都不做,也有一種純粹的快樂。
而孫權呢,心思太重,又沒有孫策那樣的能力,就連孫策那樣俊朗的面容都沒有,這讓虞翻很不舒服。
越是對比,越是不滿孫權。
他毫不掩飾這種態度,但虞翻又清楚,只要孫權取得軍事威望,穩住外部和內部,一定會一腳踢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