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丁斐不言語,以他對曹操的了解,現在不僅要跟劉備私下談,還要跟黑熊、袁尚一起談。
河北連續兩年旱災,今年開春也下過一些雨水,但終究偏向于干旱,又大起春蝗。
今年的河北,缺乏大規模用兵的糧食。
這對中原來說,終究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但今年河北沒有調兵的糧食,可這口氣不會輕易散去,極有可能攢到明年再爆發。
曹操快馬返回許都,司空府內。
軍師荀攸在地圖上擺弄棋子,郭嘉、程昱坐在荀攸兩側,一起參謀分析。
程昱神情沉肅:“昌豨作亂,泰山諸將勒兵固守觀望形勢。若不能發兵進擊,或將昌豨包圍,那昌豨勢必攪亂東海、下邳、彭城與瑯琊各郡。以昌豨與劉玄德的情誼,劉玄德不會坐視我軍進剿昌豨。兩面夾擊,東西難顧。”
郭嘉也表態說:“昌豨自恃勇武,久有不服呂布、臧霸之心。今起兵作亂,以其人心性、其部吏士訓練來說,極有可能故技重施,會勒兵固守。”
說著,郭嘉看一眼程昱,對荀攸說:“我不認為昌豨有出兵抄掠、裹挾周圍郡縣的心思。此人偽善,多推崇劉玄德。只會固守,以待時變。”
郭嘉、程昱的意見相反,程昱擔憂昌豨會快速破壞、裹挾周圍的屯帥和郡縣吏民。
這時候端坐上位的曹操聽了卻說:“我不怕昌豨出兵劫掠,就恨他固守不動。不出兵,東方日益糜爛,若是出兵,也將困頓于堅城。”
昌豨反叛選在了收割夏麥之時,所以現在昌豨手里不缺糧食。
周圍屯帥借機觀望,正好能停掉上貢的夏糧。
昌豨決心死守,這派兵過去,就得圍城消磨。
兵少了不濟事,兵多了浪費兵力,會耽誤正面戰場的決戰。
以曹操對昌豨的了解,本能的斷定這個人會困守堅城。
要么城破被殺全家,要么談判投降維持表面的和睦,要么守城拖住曹軍,迎來中原大變的轉機。
可偏偏,必須派兵過去,這關系著朝廷的威嚴體面。
這層威嚴若沒了,那青徐之地造反的可就不僅僅是一個昌豨了。
荀攸也感到棘手,就問:“依明公來看,何人適合平叛?”
“調夏侯妙才為將,徐公明、李曼成為輔,糾集劉岱、王忠二軍,合兵兩萬,進剿東海!”
曹操說罷起身,走近地圖處,垂眉看河洛之地:“東海的夏麥熟了,河洛的夏麥也熟了。”
有一種預感,也可能是僥幸心理,曹操覺得黑熊不見得樂意殺自己三族。
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黑熊大概率出自陳國王室。
殺陳王劉寵,滅陳國王室的是袁術與陳國士人,與他曹操有什么關系?
反正現在,他不想與黑熊交兵。
垂眉看地圖,抬手指頭落在河洛之地:“軍師,誰人適合前往河洛,調解戰事?”
荀攸與郭嘉互看一眼,頗有默契。
郭嘉起身拱手:“明公,仆在荊州時與黑大司馬有數面之緣,愿往游說。”
“奉孝此去,務必要向黑大司馬講述明白朝廷的底線。”
那底線究竟會是什么?
郭嘉狐疑思索,就聽曹操說:“我知朝廷有負陳王,不日就會追封陳王謚號。國家西北,還需要黑大司馬為國藩籬。朝廷知曉陳國王族委屈,待陳王追謚完畢,自會授黑大司馬王號,以續陳國社稷。希望他不要被奸臣蠱惑,若與朝廷內斗,實乃兩虎相爭也。”
郭嘉深吸一口氣:“封王?”
“嗯,為今之計,只能將他的王號給他。”
曹操說著嘆息:“如此一來,未來就是陳國與天子相爭了。”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