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當即拿了請帖就回山上小院,牽了一匹駑馬走下山坡,才返身而上,騎馬去山谷深處拜謁李封。
守在山谷前的門亭衛士在檢查李封的請帖后,就予以放行。
從門亭到山谷內的聚集區域大概七八里路,往來出入的車轍壓出明顯的兩道轍痕。
轍痕寬一尺左右,草皮枯死,露出沙土。
現在車轍濕滑難行,虞翻座下的駑馬踩踏草甸而行,既沒有泥水濺起,馬蹄也不打滑。
馬力快要衰竭時,虞翻抵達聚集區。
一名佩劍小道士見到虞翻,當即迎上去:“虞先生,請跟我來。”
“好。”
虞翻將馬鞭放回馬具里,又從馬具里掏出一捆細麻繩,用細麻繩與韁繩連接系牢后,就放任駑馬自行覓食去了。
這種濘濛山雨隨時都可能消散,馬兒淋這樣的雨也不存在什么危險。
放長韁繩,方便收馬。
小道士引著虞翻登上木樓,二樓內彌漫著石灰水的氣味。
虞翻進來時,就見李封正分類零散竹簡,一枚枚記載個人信息的竹簡被李封挑揀,看重的竹簡就放入木盤中。
這種時候虞翻沒有打攪,不多時李封完成了出征、留守人員的分配,對一名道士上:“盤中名冊謄抄一份,通知到本人,今日天黑前整理行囊,明日一早出發。”
“是。”
道士揖禮,上前端走木盤。
這時候李封起身抖了抖折疊的雙袖,展臂對虞翻邀請:“讓先生久等了,請入靜室相談。”
“院首,請。”
“先生請。”
兩人客套幾句,幾乎一起來到靜室門前,李封還是先一步進入。
靜室內,李封從木匣中取出一枚拇指大小的香團,這是黑熊經常召喚出來的薄荷、艾草之類晾干后磨碎,壓縮制成的丸團。
李封小心翼翼引燃,蓋上香爐,這才落座。
煙氣彌漫在靜室中,虞翻幾個呼吸后也精神放松,身心漸漸愉悅起來。
沒有什么幻覺,他更沒看到什么奇異的景象,僅僅只是身心愉悅,腦海清明,思維順暢。
算起來,他們兩個人只是短暫進入了黑熊首次使用白法力洗練自身時的狀態。
虞翻幾個深呼吸后,就問:“大司馬可是與河套諸胡交戰了?”
“是,就知瞞不過先生。”
陷入現在這種狀態里,都思維快捷,不屑于撒謊、繞圈子,李封笑著回答:“河套諸胡知中原生變,以為大司馬后方不安,故索求甚多。大司馬為一勞永逸,這才征發我等先行北上。待秋收完畢,自會征發吏士。”
虞翻聽著也是感到驚詫:“大司馬竟然沒有征發關中吏士?”
他很清楚關中的軍事動員有多么恐怖,關中各部整編的老兵部隊就有四萬兩千戶;加上后續解救的男女、太原、河東的死兵,以及北上關中的本部。
現在關中不計算徒有其表的郡縣,僅僅是百戶所就有三百二十八個,每個百戶所三百到四百戶,將近十二萬戶。
其中很多單身青壯沒有獨立計算戶口,百戶制度下最少可以動員出十五萬青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