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劉馥拒絕稱帝,但江淮之士也會積極推動。
至于淮南王太子入質關中稱帝本就不是劉馥本意,劉馥哪里又能顧得上兒子?
稱帝后,嬪妃充實宮廷,劉馥怎么會絕嗣呢?
就算絕嗣,從近支或其他劉氏推選一位英明之主繼位,不就把問題解決了?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統合各方,形成一個聯合戰線。
否則放任黑大司馬發展,未來各方勢力的棟梁骨干們都要經歷蘇則、杜畿或者鐘繇那樣的屈辱。
陳矯聽著捏須,沉吟:“這是唯一的機會了。”
必須早一步逃出去,把消息帶回關中,只有這樣才能洗清嫌疑。
至于他一個廣陵人會不會被猜忌,這一點陳矯是有信心的。
因為個人婚姻的原因,也因為陳登暴亡的原因,陳矯其實在鄉黨中缺乏認同。
他們兩個根據孫權棄軍逃亡一事得到結論的同時,劉馥麾下的勸進派已經成型。
蔣濟不想摻和什么勸進、稱帝的事情,可他是揚州別駕,是揚州土著吏士的代表。
他沒想到,蔣干這個后起之秀竟然被說服。
與蔣干一起來的還有魯肅,準確來說魯肅已經說服蔣干,蔣干只是帶魯肅來見蔣濟。
蔣濟坐在主位,臉上沒有什么神情:“自袁術亂江淮以來,鄙州士民飽受戰亂之苦,幸得大王領州,鄙州士民得以安寧。至于天下之事,與鄙州何干?坐斷東南,退保一州萬民安寧,未來我家大王不失王侯之位,何苦再起戰端?”
蔣干坐在邊上垂著頭,他也不想帶著大亂初定的江淮卷入更大的戰爭中。
可魯肅說的也很明白,這樣的機會十分寶貴。
江淮之士去給關中人、梁沛人當打手,還不如挽起袖子自己干。
反正天下這么大,各方都忌憚黑大司馬。
一起聯合起來,堵也能堵死黑大司馬。
運氣只要不是太差,二三十年的時間里,關中兵是不可能攻到江淮地區的。
不管是益州、荊州又或者中原、河北,他們都會沖在前面,與關中的黑大司馬舍命廝殺。
等三十年后,當代人都死的七七八八了,還管什么未來?
魯肅自有一腔壯志,他剛到許都就被程昱說服了。
因為這個計劃成功,江淮人,尤其是淮南人受益最大。
天下這么大,關中兵很難推進到淮南。
只有將各方徹底掃平,對方才能攻入淮南。
而這期間,新朝建立,淮南算不得帝鄉,也是龍興之地,淮南獲得好處難以細述,實在是太多了。
人活一世,這次放棄的話,未來可就不會再有這么好的機會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