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確認這個消息后,等決戰爆發,怎么也就到九月中旬了。
步入九月中旬,步兵為主、鎧甲儲備相對充足的曹軍會取得許多戰場優勢。
關中主力部隊不參戰,曹操以及曹軍吏士,其實都有戰勝劉備的底氣。
這種底氣很是充盈。
賈詡說完后,曹操閉上眼睛沉思、專注推演這個戰術。
想要遏制徐晃反戈的惡劣影響力,目前只能調夏侯淵。
直接調離夏侯淵,會讓青徐形勢糜爛,搞不好臧霸也會撕破忠義面具。
所以借著必須調動夏侯淵的大環境,讓昌豨相信夏侯淵是真的要撤兵;設伏,只是為了增強撤兵信息的真實性,讓昌豨堅信,且十分狂熱、輕率的出城襲擊。
然后就簡單了,用昌豨的人頭來穩定青徐局面,來增強夏侯淵的軍隊士氣。
以昌豨的性格來說,你直接撤兵,他不一定會相信;如賈詡這樣遠調虎豹騎去充當殺手,那這致命一擊,絕不是昌豨能抵擋的。
昌豨有聰慧的一面,也有勇敢、堅韌的一面,也有某種奇怪的責任心。
追隨劉備的人,都有類似的性格品質。
故而曹操越發斷定,昌豨死定了。
如果是臧霸,才不會管你撤兵與否,只會低頭管自己那點事情。
而昌豨會去幫劉備考慮大局,所以昌豨夏收后敢率先舉兵反叛。
斷定昌豨必死,曹操很清楚虎豹騎沖擊時的破壞力有多么駭人。
就是呂布復生,也會被虎豹騎沖撞、踐踏而死。
只要昌豨出現在戰場,虎豹騎沖擊戰術下,昌豨不管是抵擋,還是逃亡,要么被虎騎踐踏死于亂軍之中,運氣好還能保住完整的頭顱。
再要么逃亡時被豹騎追殺致死。
莫名的,曹操有些可惜昌豨這個人,但這種念頭一閃而過就消散無形。
別說昌豨,就是關羽站在面前,他都想砍死,以斷劉備的一臂。
曹操思緒漸漸收攏,就問:“東海遙遠,瞬息之間若有變化,你我遠在廟堂之上如何能應變?”
“明公是指,仆與子和將軍同行?”
“對,文和先生計略,可謂十拿九穩。可若是先生能親去前線,則萬無一失。”
曹操說著端起酒爵示意,賈詡也端起酒爵,兩人對飲一爵。
這時候許褚上前單膝跪下,為兩人添酒。
曹操繼續說:“先戰東海,再戰陳留,此二戰勝,則民心穩固,自可從容與劉備對峙。”
曹仁被圍在襄城,別說幾個月,以襄城的儲糧,曹仁能撐到明年秋季!
別說明年,就劉備那可憐的后勤,如果無法就地獲得補給,這個冬天都難熬。
劉備只是難纏,并非不可戰勝。
真正讓曹軍上下忌憚、戰意潰散、各謀退路的因素是關中兵;只要拖到淮南稱號,洗去己方弒殺天子的惡劣影響后,上上下下的精神負擔去了大半,長期低靡、潰散的士氣能恢復正常。
到那個時候,就算將軍想要反戈易幟,也很難裹挾全軍。
只要拖下去,他們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大。
能擊退劉備,各方聯合后,自然就不怕關中兵了。
關中兵敢來進攻中原,那么荊州、河北都要出兵騷擾。
唇齒相依,由不得袁尚、劉表父子不出力。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