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方印信過于重要,劉琦勉強信任鎮南幕府老人傅巽,都移交給了傅巽。
說到底,傅巽是關中人。
壞人周瑜當,好處傅巽拿。
三方印信入手,傅巽又是鎮南幕府老人,在荊襄、南郡有深厚人脈,很快就重組了南郡郡府,并自行代理郡守。
劉琦去職前,也好人做到底,向關中尚書行臺上表表奏、推舉傅巽接任郡守職務。
可是在伊籍眼中,傅巽擋不住周瑜。
不管是周瑜還是孫堅、孫策又或者是其他江東將校,在伊籍眼中都是匪氣很重的存在,很難跟你守規矩。
這幫人的存在,仿佛就是為了打破各種規矩。
原蔡瑁府邸被傅巽改為臨時郡守府,城中的鎮南幕府、劉琦使用的郡守府,都已被封存。
傅巽也清楚擅自奪南郡會引發上面的怒氣,周瑜不清楚內情,他作為鎮南幕府老人,難道還看不出大司馬與劉琦之間的瓜葛?
可收益實在是太大,南郡四十多萬人口,不計算郡兵,目前鎮南幕府、伏波幕府控制著水陸四萬大軍!
算上郡兵,這就是五萬大軍!
南陽被劉備治理、恢復的不錯,周瑜接任后目前依舊是萬余郡兵的規模。
接下來與江東軍、荊南的戰爭,南郡這水陸四萬大軍才是主力。
南郡、南陽合起來的兩萬多郡兵,最多也就干干后勤、運輸糧食、守衛糧道的事情。
至于伊籍的南鄉郡,八個縣也就湊出兩千郡兵,根本沒被傅巽當回事。
荊襄形勢大變,周瑜也是沒想到被傅巽擺了一道。
可劉琦是合法卸任,臨走前當眾把三方印信委托給了傅巽,周瑜總不可能搶。
除非事情過于棘手,讓傅巽沒有信心解決,主動讓出三方印信,周瑜才能相對合法的接管兵權。
可傅巽是那種有大局觀的人?
北方士人,特別是那種有大局觀,有犧牲精神的士人……基本上死了個七七八八。
早早跑到荊州避亂的傅巽,怎么可能有這樣寶貴的胸懷?
估計寧肯打成碎渣,也不會輕易讓周瑜來操作。
帶著自嘲情緒,周瑜被引入城南臨時郡守府。
傅巽不敢激怒周瑜,主動出門來迎周瑜,更是不敢坐在上首主位。
而是與周瑜平等對坐,一左一右。
等仆從退下后,傅巽才取出幾份謄錄后的紙張書信遞給周瑜:“此江東密報,原件已呈送關中。若無意外,淮南會以陸議為上將軍,不知都督可知此人?”
周瑜點著頭,翻閱這些謄抄件,立刻就通過措辭習慣分析出了背后的主人。
不由嘴角抽了抽:“陸議陸伯言,看來江東大姓與劉淮南終究是走到了一起。”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