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炕邊,他手里搓著半片柑橘皮,搓捏后抬到鼻翼處聞了聞。
似乎這樣,就能回味柑橘的芬芳、清甜。
長史楊光見鐘繇這幅模樣,就問:“元常公,今崔州平高升,誰能接替?”
“我說了又不算。”
鐘繇說著自己卻笑了起來:“非是無人可用,而是不敢大用。崔州平被舉于山野,一朝得勢,便與河北相互往來。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又怎么會舉用大姓、名流之輩?”
楊光也跟著輕聲做笑,雖然笑的不是很情愿,但這也是眼前窘迫的事實。
人事權被對方死死抓著,爵祿法草稿泄露,各種現成的縣長、縣令們反而最為迫切,想要急著推動爵祿法頒行、生效。
這樣他們就能根據職務厘定本爵,就算爵位厘定時低一兩級,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本爵在,那就能享受各種相關的待遇與權力。
哪怕辭官,也能在家鄉、籍貫所在地保持爵位,能以鄉老、參議的身份介入地方治理。
這可比當官要舒服很多。
縣官、縣吏們渴望爵祿法的頒行,而爵祿法頒行之前,楊光這樣的人則迫切的想要占據一個有利的職務。
現在看起來,這一次征蜀中回來后,要拿一批縣官開刀。
這不由更讓楊光感到緊迫,反倒是鐘繇歲數大了,對這些事情反而看的更開。
爵位法令這種東西,絕不是輕易能推行的。
打生打死獲得的東西,豈會輕易讓一大批人竊取大量爵位?
既然人家不肯給,又守得住,你著急也沒用。
反正他是持節的侍中、司隸校尉,不管未來如何,只要他保持心情愉悅,活到那個時候,該有的一樣都不會少。
因而是真的不焦急,還有心思調笑。
彼此笑聲停止,鐘繇就說:“天下英杰哪個不是高門之后?且耐心等著,大司馬自會擇優任用。”
“是。”
楊光應答一聲,他與鐘繇也是斷斷續續的合作,實在是沒辦法,只能抱團取暖。
你哪怕保持距離,因為此前擔任過鐘繇的主簿,在現在的幕府看來彼此依舊是一伙的。
與其避嫌浪費機會,還不如聯手。
這時候鐘繇的主簿游楚臉色僵硬闊步而入,看一眼楊光,附耳到鐘繇身邊低語:“明公,適才幕府東曹舉用了二十八名縣長、縣令,二十四人在三輔。”
“原有之人作何安排?”
“仆聽聞原有之縣令長提議府倉收歸郡縣管轄調度,故調入蜀中,去修劍閣道。”
游楚臉上神情松垮,這一下打在司隸校尉衙署的鼻梁骨上了,雖然不致命,可也是滿臉血,再也難以掩飾外強中干的本質。
本來三輔都尉的設立就掐斷了司隸校尉與各縣的聯系,弘農有甘寧,河東有商曜,基本上都不搭理司隸校尉衙署。
現在一口氣嚴懲、撤換這么多縣令,其他縣令以后還怎么看司隸校尉衙署?
鐘繇不再掩飾慍怒之色,難道就不能跟自己先商議一下?
還是懷疑,是自己鼓動這些人去索要府庫的調度、管理權?
想到這一點,鐘繇神情越發的不自然。
郡縣地方的府庫本就該由地方管理,這沒什么好詬病的,不過是恢復正常罷了。
可這……
邊上楊光也是失神,更是感到不甘心與羞怒。
這么大規模的清洗,還成批量的把衣冠之士送到蜀中去做苦力,就算是桓帝、靈帝之時,也不敢如此羞辱衣冠之士。
能成為一方縣令、縣長的,有幾個不是衣冠之士?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