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并州的東部鮮卑都是這樣的看法,也就可以想象并理解公孫氏的想法和看法。
畢竟公孫氏沒有與中原各方勢力交戰過,對彼此戰力差距缺乏了解。
中原各方相互打過,知道對方是個什么底色。
相互對比,自然知道關中強橫,已不可力敵。
劉備其實也看不上萬戶侯,他聽了孫乾的話,只是搖搖頭:“萬戶侯何等尊榮,以此重位相待,只會讓遼東生出輕視、自重之心。縱然公孫度年老患病,也會生出討價還價的心思。當示之以威,才可懾服彼輩。寬容相待,只會助長兇性。大司馬少年多謀,如今看來是失算了。”
孫乾也是緩緩點頭,遺憾不已。
如果能快速懾服遼東,那么現在曹操圍攻東萊的營州刺史柳毅,就相當于與大司馬開戰,于情于理也要出兵解救柳毅。
只要交戰、打起來,就不是輕易能停戰的。
就現在的青州,曹操稍有潰敗的跡象,那么就有瞬間瓦解的兇險。
真讓曹操經營青州兩三年,所有人過一段好日子,那曹操內部凝聚力將高漲到難以估量的地步。
現在河北人就是兩頭怕,怕曹操如流寇那樣裹挾青州民壯傾巢而出,就算擊敗曹操,河北也要殘破。
同時也怕曹操沉心經營數年時間,雙方體系存在本質不同,拼不過站穩后的曹操。
所以才想著拉攏周圍的人,組成聯軍討伐曹操。
最好能直接戳破曹操的虎皮,最次也要拖延曹操爆發的時間,可能拖呢拖呢,新的變數就出現了。
隨即劉備又開始詳細詢問孫乾會面時的經過,聽著孫乾詳細講述,并用桌上的碗碟比劃、示意席間各人。
頓時劉備就理解了,向孫乾解釋說:“公佑,不是大司馬不肯出兵,而是張文遠不肯破誓,這是成全了張文遠的守誓之名。大司馬說是缺乏良將,席間張文遠賦閑,如此當世良將不肯請令,這的確怪不得大司馬,他是屬意張文遠統兵東出。”
孫乾想了想,想到張遼當時的表態,不由長嘆:“臣之死仇,豈可令信譽之士毀諾?”
張遼從曹操那里出走,也算光明磊落,沒有裹挾配屬的兵馬,只是率領本部。
曹操沒有派兵追擊,張遼也立誓此生不與曹操交戰。
張遼不肯破誓,確實找不到其他能獨當一面的賦閑將領。
被留在南陽的徐晃也算良將,有橫野將軍的美名,是出了名擅長千里奔襲、出沒敵后。
可張遼都不肯破誓去打曹操,徐晃哪怕原本不在乎,如今也要顧忌世人的評價。
所以張遼、徐晃,今后都無法用在東面戰場。
孫乾想通這些后,又是長久一嘆,對劉備說:“大司馬還再三囑咐臣,使臣告誡主公,說是聯軍討曹,須要防范袁氏背盟襲取六郡。”
劉備瞇眼:“應該是大司馬多慮了,袁氏自顧不暇,豈會攻我事小,斷盟事大。”
想了想,又安撫孫乾說:“袁尚行舉英武,也非此類人物。”
孫乾還是鄭重拱手:“此大司馬再三囑咐,臣也要再三規勸,還請主公提防。臣之死仇若是敗壞主公基業、仕途,臣萬死難贖。”
劉備這才鄭重點頭:“我會慎重考慮,且要等憲和歸來,看看遼東心意。若是公孫度病重難以出兵,出兵之事我自會小心斟酌。”
現在的幽州六郡,可不是他能獨斷專行的。
犯的錯誤大一些,田豫也要考慮鄉黨、州人的看法。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