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輕輕點頭,河北商館雖然還沒有建好,但曹植去長安大學城時順道游覽過,對此很是推崇。
商館還沒建立,但早已規劃了攤位店鋪,就這些攤位,河北內部已經分配完畢,其中也有溢價交易,袁尚因此還掙了一筆現金,最重要的是河北士民的外遷風潮終于停歇。
曹操聽了端茶淺飲,見茶水已經涼了,就撇去茶水,曹彰起身為他添注熱水。
曹操靜坐沉思,思索前后的利益關系,就說:“我本以為袁尚年輕氣盛,會在我攻東萊時起兵。未曾想大司馬遠在關中,卻無坐山觀虎斗之意,這讓我很是費解,想不明白。”
兩家敵人開戰,就該靜默觀戰,然后做占便宜的準備。
結果關中那個大司馬倒好,反倒調停戰爭,反對他們開戰。
自始至終,曹操就沒有誘敵深入、防御反擊后席卷河北的心思……這樣的戰略固然宏偉,可必然會遭受關中的全力反撲。
竭力吞下那么大的一塊東西,然后遭受重擊再猛地吐出去,搞不好會當場暴斃。
所以曹操只是想引動袁尚來攻,以防御反擊的方式挽回黎陽之敗的士氣損失。
就這樣的小計劃,關中也出面打斷。
這讓曹操很不爽的同時,隱隱間也覺得天下霸主就該有這樣的胸懷,有避免無意義戰爭、殺戮的義務。
對天下霸主而言,天下各方都是盤中餐,就如圈廄里的羊群,羊群互斗相互撞傷,還不是牧羊人的損失?
如今雖然落魄不再是天下的牧羊人,可曹操思維里也有公道的一面,自然清楚關中一切行為的底層邏輯。
調停戰爭避免不必要的殺戮,本身就是一種宣揚威風的行為,也是一種仁義之舉。
效果也很明顯,關中的調停,以及河北商館的修建,直接止住了河北的崩潰勢頭。
現在雙方誰敢開戰,就要遭受關中的打擊。
而這種打擊,顯然是正義之舉,會得到各方中下層士民的支持。
如果以后有開戰意圖就會被關中調停……這樣的生活,該是怎樣的生活?
曹操思索著,就對曹彰說:“眼前柳毅這七千人駐守的黃縣,是戰是和由我來定。而自此,黃河南北各方是戰是和,也皆由關中來定。我能制人,也受制于人。是以,當思謀長遠之退路。遼東苦寒,其東確有瀛洲諸島,列島廣袤,據說能生養千萬男女。”
曹操說著端茶淺飲:“你去負責與柳毅談,我可以放他們走,鎧甲器械也能一并帶走。你去跟他做個朋友,這點代價尚不足惜。”
曹彰不喜歡平白放走籠子里的敵人,但還是拱手:“是,孩兒這就遣使前去,與柳毅相約。”
“嗯,出去時給仲德傳話,我要見他。”
“喏。”
曹彰施禮,拿起護額戴好,這才出門離去。
營房內的曹操則從矮桌下取出牛皮地圖鋪開,看著遼東地區,這里標注的特產頗多,首要之物就是人參、高麗參。
曹操很清楚黨參,如今各處醫師對人參的藥用缺乏共同認知。
再看東萊這膠東半島,則標注了黃金這種特產,可黃金二字,明顯比人參要小一些。
如果能通過公孫康獲取遼東的人參、高麗參,再販賣到江東;再將江東的貨物販賣到遼東、遼西、河北。
這樣他掌握勃海、東海販運轉賣之利,只要壟斷,獲利何止億萬?
漢末大亂以來,打仗是生活的常態,可生活里不能充斥著戰爭。
如果能勉強安定下來,各方能做買賣獲利的話,那暫時不打仗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
只有經營、壯大海貿,才能積攢、歷練航海船隊與人才。
關中調停戰爭,就是希望他專心去搞出海一事。
他不走,估計早晚會被趕下海。
不想溺死,就早早造船,早早去適應航海、貿易的生活。
思索著,曹操將牛皮地圖卷好。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