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黑熊指揮道兵打掃營地,將砍死的鮮卑人拖到營地外堆積。
首級則裝車,鮮卑人的營地內不缺獸群,也不缺高大車輛。
某些方面來說,他現在軍隊的配置與鮮卑人類似,都有大量的獸群與車輛。
只是他的車營是集中調配,鮮卑人則是自己攜帶馬匹與車輛。
隨即他就開始玩花招,指揮幾個低級道兵裝模作樣穿戴具裝鐵鎧,補充到鐵騎行列。
其他鐵騎也都下馬歇息,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
西北面,幽州兵營地。
山梁土臺之上,鮮于輔看著那幾十名鐵騎的沖鋒架勢,不由陷入了沉思與回憶。
如果那時候跟著公孫瓚一起干,以幽州的絕對騎兵優勢,或許已經早早干翻了袁紹,黃河以北早就是他們幽州人說了算。
可誰能想到朝廷會那么弱,那么經不起折騰。
控制朝廷的是六郡良家子,董卓、李傕這伙人都能算是羽林出身。
他們出身涼州與并州,整個漢軍的京營、禁軍的軍吏,與涼州、并州軍吏可以說是一伙人。
對幽州邊軍來說,與朝廷敵對,就是與涼州、并州、京營敵對。
公孫瓚扣留天使,擅自封官,攻殺劉虞,處處都在與朝廷作對……更可惡的是,公孫瓚并不怎么信任幽州豪強,持續打壓豪桀子弟,而且不聽勸。
還堅持認為給豪杰授官,不會獲取豪杰的感激,因為豪杰認為這是他們實力到了,理所應當就該獲取的官位。
公孫瓚的三個結義兄弟,一個是算卦的,一個是販布的,還有一個是涿縣本地坐商,都是市井之人,勉強算是寒門。
跟著三個人比起來,當年販賣草鞋的劉鎮北,只能算是第二層骨干人員,算不得核心。
他將這些人引為左膀右臂,所以他不死,誰死?
最關鍵的是,公孫瓚沒有打贏界橋之戰,如果像大司馬那樣創業時所戰皆捷,那幽州鄉黨們自然是甘愿受一些委屈的,為了更明媚的未來,把公孫大爺伺候的高興、舒坦一點也是理所當然的。
結果一起舉兵追隨劉虞進攻公孫瓚以后,雙方就水火難容了。
結果就是劉虞死了,他兒子劉和也來到幽州復仇,更無語的是劉和父子背后的長安朝廷完蛋了,天子跑了,李傕也完蛋了。
所以后來劉和也得死,他不死,幽州豪強那口氣實在是咽不下去。
原本最初,一個極好的機會擺在面前,他們錯過了。
現在看起來,倒是關隴人抓住了機會,抓住了外來的大司馬。
此刻鮮于輔看著對方開始強攻第二座營寨,心中很難釋懷。
如果當年劉虞也莫名其妙的病死,或許早就追隨公孫瓚建立大燕王國,他也會成為都督一方的元勛重臣。
可這也只是一種幻想,因為他很清楚,作為鄉黨,他真的很不服另一個鄉黨越走越高。
人的心理就這么奇怪,出頭機會寧給外人,也好過給身邊人。
鮮于輔沉心觀戰,分心陷入回憶之際。
張飛也算是抵達戰場,五百余騎從一支駐軍小營的背后涌出,
一人三馬,順著河谷小道而行,山路曲折,也不知道后面還跟著多少人馬。
以至于小寨百余人守軍也只能緊張觀望,目送張飛從坡下小路通行。
同時點燃狼煙,等張飛全員通過后,才派發信使。
這里狼煙升起,立刻就有軍吏到鮮于輔身側:“明公,西邊小寨有狼煙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