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近三更時分,關中兵全員武裝,就連幽州征發、整編的三千余輔兵也都披戴鎧甲。
這些輔兵能騎馬的騎馬,不能騎馬的乘車。
舍棄營地,全軍多持火把,形成了一道堪稱璀璨、漫長又龐大的火龍。
這已經不是疑兵陣仗!
西北山寨,幽州兵也已完成了動員。
鮮于輔駐望凝視觀察片刻,回頭看周圍的軍吏,也都是神情沉肅。
現在誰敢下山襲擾,不管你打著火把,還是沒有火把潛行,都將遭遇關中兵的強力反擊。
失去營壘,下山邀戰等于尋死!
“明公,這是破釜沉舟之勢吶!”
一個軍吏低聲感慨,已將態度表達的很明顯了。
鮮于輔不見有人反駁,就說:“昔年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軍,就在于章邯、王離不肯合力協作。我軍若是作壁上觀,鮮卑人氣勢沮喪,戰況必然不妙。”
沒有人應答,都在沉默。
各自麾下都是親族鄉黨、部曲仆僮,不是什么征兵、募兵。
帶下去被重創,勢必家家戴孝。
這打贏了還好,若是不能,大量丁壯死在這里,無數財富消失,再遭遇新朝打擊,族滅之日可以預期。
他們沉默注視片刻,見那龐大火龍緩緩行進了四五里,即將抵達戰場中央區域。
這時候鮮于輔下定決心,招來另一個族弟說:“出動疑兵,多持火把!”
族弟遲疑,不肯挪步,也沒有開口拒絕,就那么等著,仿佛鮮于輔還有沒有說完的話。
幾個呼吸后,鮮于輔咬咬牙:“點燃烽燧!”
“喏!”
立刻就有負責此事的軍吏高聲應答,鮮于輔的族弟這時候也拱手:“喏!”
烽燧即將點燃之際,如張遼預料的那樣,田豫已經率領精干力量摸到水東岸。
田豫也登山觀望,對岸火龍移動,場面震撼。
遲遲不見鮮于輔所在的山區有反應,田豫擔憂鮮于輔所部已經喪膽,立刻就對左右說:“傳令各處舉火!”
十幾名騎士舉著火把下山,田豫又下令:“擂鼓,務必吸引賊軍,使之分心!”
這道軍令下,布置在山谷、河岸各處的戰鼓擂響。
只是火龍繼續前進,不曾分兵。
不多時,幾個濕漉漉的騎士披著皮裘抵達山上,下馬后快步到田豫面前。
山風吹刮,這些泅渡回來的精銳連著打擺子:“將軍,敵營已空!”
另一個人也跟著說:“附近三四里并無伏兵,營內生活器具齊整,鍋灶尚溫。”
“他還真是狂妄!”
田豫感慨一聲,對另一批待命的騎士說:“傳告王先生,全軍壓上!并請王先生督促蹋頓加速進兵,午后務必渡河參戰!”
這批騎士當即驅馬離去,田豫也就引著中軍核心團隊下山,這處山谷內已堆積了大量皮筏、草筏。
火龍陣列前方,龐大戰車緩緩前進。
黑熊左右觀察,對西北持火把下山的軍隊毫不在意,更不會在意水東岸亮起的無數火把、火堆。
看著北面鮮卑人點燃最后備戰的營火,扭頭呼喝:“傳告全軍,一切正常!”
“是!”
車廂內法正、高俊齊齊應答,對著車廂兩側伴隨的持火把騎士傳令,百余騎就這么分成兩股,齊齊向后驅馬輕馳,反復呼喝:“大司馬令,一切正常,有序進兵!”
火龍西側,張飛、張遼各引數百騎摸黑潛行,充當警戒力量。
而在前線,呂布引著五十余名鐵騎已開始沖擊。
鮮卑人已經在簡陋營壘工事上吃虧,三座山口營寨早已被毀壞,余下幾座營寨在西側,布置在山腳下。
經過一日的增修,依舊經不起它們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