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的零食都快過期了,還沒發貨,京西你欠我的用什么還?”更有商家拍攝了倉庫里堆積如山的貨物視頻,無奈地說道:“這些貨發不出去,我的錢收不回來,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小黑書賬號消失”引發了網友們的好奇和恐慌。許多用戶紛紛打開自己的小黑書賬號查看,生怕自己的賬號也遭遇不測。一位擁有幾十萬粉絲的旅游博主分享了自己賬號被注銷的經歷:“我所有的旅行記錄和粉絲就這樣沒了,小黑書,還我青春!”
還有網友發現自己的通訊錄好友收到了奇怪的鏈接,心有余悸地說:“差點就點開了,還好我機智,這病毒也太狡猾了!”
除了這些直接與平臺崩潰相關的話題,“互聯網經濟損失”“網絡安全防護”等衍生話題也熱度不減。
財經領域的博主們制作了詳細的分析視頻,計算各大平臺在此次災難中的損失金額,預估對整個互聯網經濟的影響。網絡安全專家們則通過直播進行科普,講解如何在網絡環境中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避免受到類似攻擊的影響。
在網友們的分享和討論中,各種奇葩的崩潰經歷層出不窮。有人說自己在在線教育平臺上課,老師講到關鍵知識點時突然黑屏,等再進去課程已經結束了;
有人在金融支付平臺給朋友轉賬,錢扣了卻沒到賬,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還有游戲玩家在游戲里好不容易打到了boss,結果服務器宕機,所有努力付諸東流,氣得直摔手機。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謠言也開始在網絡上滋生。
有人說這是國外黑客組織的惡意攻擊,目的是破壞華國的互聯網經濟;有人聲稱是內部人員的報復行為,泄露了平臺的核心安全漏洞;
甚至還有人說這是一場“數字末日”的前兆,互聯網即將徹底毀滅。各大媒體紛紛辟謠,呼吁網友們不要輕信謠言,以官方發布的信息為準。
在這場全網熱議中,網友們的情緒從最初的震驚、憤怒,逐漸轉向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和對各平臺的期待。
大家紛紛在快抖等社交平臺上留言,希望各大平臺能夠加強安全防護,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只是此時此刻,阿理媽媽集團,所有人都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