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山教授的話音在雨聲中落下,演播廳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這時,連線屏幕上第四個窗口亮起,一位銀發梳得一絲不茍、戴著金絲眼鏡的老者出現在鏡頭前——社會科學院的資深研究員,陳守仁教授。他面色嚴肅,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感。
“王教授的話聽起來很美好,但恕我直言,有些過于理想化,甚至是在回避問題的核心。”陳守仁開門見山,語氣犀利,“我們在這里大談特談ai的意義,人類的價值,但有沒有人問過,那些因為ai而失業的翻譯、數據分析師、甚至醫生和律師?有沒有人問過,圍棋、象棋這些流傳千年的國粹,在被機器徹底‘破解’、‘征服’之后,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它們作為競技體育的靈魂——懸念和人類智慧的超越性,已經蕩然無存!”
他扶了扶眼鏡,目光掃過屏幕上的其他幾人,最終定格在霍桑博士身上:“霍桑博士,您的小藍,以及它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在我看來,正在系統地、無情地摧毀許多建立在人類獨特智慧基礎上的傳統和文化。這難道就是科技進步必須付出的代價?用冰冷的算法,碾碎我們千百年來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這不是進步,這是一種文化意義上的‘刨根’!”
這番尖銳的指責讓演播廳的氣氛瞬間緊繃。蘇雪適時介入,將問題拋回給霍桑博士:“霍桑博士,您如何看待陳教授提出的‘文化刨根’論?”
霍桑博士的表情依舊冷靜,但眼神銳利了幾分:“陳教授,我理解您的擔憂,但我想指出一個事實:汽車的出現‘摧毀’了馬車行業,但并沒有摧毀交通的本質,反而拓展了人類活動的半徑。印刷術的普及,也曾讓手抄本匠人失業,但它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傳播。
技術革新必然會伴隨陣痛,但因此否定技術本身的意義,是因果倒置。”
他微微前傾,語氣帶著科研者的篤定:“至于圍棋和象棋,小藍并沒有‘征服’它們,它只是向我們展示了這些游戲在數學邏輯上的深邃。
以前,我們認為人類的棋感、直覺是玄妙的,不可復制的。但現在,小藍證明,這些‘玄妙’背后,有著堅實的數學基礎。這不是毀滅,這是‘祛魅’,是讓我們從更深層次理解這些古老智慧。而且,小藍生成的無數新穎棋譜,正在為圍棋打開一扇前所未有的、更廣闊的大門,這難道不是對圍棋文化的豐富和拓展嗎?”
“豐富?拓展?”陳守仁幾乎是不屑地打斷了霍桑,“當一切都可以被計算,當最優解成為唯一的標準,圍棋中那種‘模糊的美感’、‘勢’與‘地’的權衡、甚至棋手個性帶來的不可預測性,都將消失殆盡!
以后的孩子學棋,不再是跟著老師感悟棋道,而是對著電腦學習‘勝率最高的一手’。這難道不是將活生生的文化,變成僵死的數學題?象棋亦然,當所有的變化樹都被窮盡,對弈變成了背誦數據庫,這項運動還有什么生命力?”
這時,艾琳娜·科斯塔插話進來,她的聲音帶著o洲學者特有的審慎:“陳教授,我部分同意您的觀點。ai確實在重塑,甚至可以說在‘標準化’許多認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