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水火相沖那一瞬的無邊痛楚,阿原也不由得心生怯意,這才勉強忍了下來。可明明仙訣和靈石就在眼前,卻只能想不能碰,這種折磨像是一只小蟲,不停啃咬著他的心。
而阿原的焦躁和不滿,被楚涵玉歸咎到自己頭上,一路可憐巴巴地軟語相陪,著實討好。阿原每每練功之時,她都在一旁隨侍,趕車燒飯之類的雜務也一并攬下。二人的身份倒是調換了過來,趕車的小子成了少爺,而嬌貴的大小姐反成了使喚丫鬟。
楚大小姐從小嬌生慣養,做起雜務來自然笑料百出,可這些對她來說也算是新奇有趣之事。何況她從小逆來順受慣了,被欺負著也渾然不覺,爽得阿原偷笑不已,煩惱盡去。
阿原不是忘恩負義之人,雖然仙訣還不好修煉,但還是投桃報李,將所習的“功法”傾囊相授。與吸化靈石的上古法訣相比,原大俠這套糅合了養生健體益智功和俠會內功綱要的大路貨色內功心法固然不值一提,可對真氣初成的楚涵玉來說,倒是入門的王道之選。
楚涵玉雖然對練功沒什么興趣,但見阿原興致勃勃,也便甘之如飴。
阿原終于過了一把當“師父”的癮。要說徒弟,沒有比楚涵玉更好的了,乖巧伶俐,勤奮聽話,天資過人。可是,也沒有比她更糟的了,這個徒弟,簡直讓“師父”無地自容。
楚涵玉顯然比修仙奇才阿原更加“驚才絕艷”,無論什么心法口訣,人家都是一聽就懂,一學就會。阿原的修煉之路磕磕絆絆,遭遇了無數阻礙難關,不知跌倒過多少次,可人家卻好像散步一樣隨隨便便就過去了,根本不勞他這個師父指點半句。
同樣是引氣通絡,阿原一天打通一脈,已經樂得上天,以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楚涵玉不到一個時辰就打通了手太陰肺經,在滿臉鐵青的阿原指導下,第一天就打通四道經脈,末了還嘆了口氣,像是終于完成了一件無聊的任務。
就連“霹靂拳”、“隨意劍”也算上,不到幾天功夫,“老師父”肚子里那點貨就掏空了。眼看那纖細的身影像雨燕一般縱橫飛掠,眼看那副嬌小的身軀爆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眼看乖徒弟帶著一絲不安,怯生生地望過來,老師父的眼淚只能默默流在心里
阿原當然不會承認楚涵玉的修道天賦遠勝自己,定是她從靈丹所得的真氣更多。如此說來也是拜他這個師父所賜這么一想,老師父才勉強護住臉面,沒去跳河。
換個角度一想,或許楚涵玉自幼修煉的沌氣也不是白練,而是對修煉真氣大有裨益。阿原既然能感應沌氣,自然也不會浪費這天賦,也想著修煉一下沌氣,為將來培元萃靈打好基礎。
可沌氣與五行真氣有本質之別,運行方式也大為不同,以往的采氣定氣之法毫無用處。阿原無奈之下,只好不恥下問,虛心向徒兒請教。楚涵玉多年的心得終于派上了用場,反復講解之后阿原終于漸漸抓到了一些訣竅。
原來沌氣看似游離,實則與氣脈血肉盡皆相連。一呼一吸,血液真氣循環游走,甚至舉手投足都會對其有所影響,可又影響甚微,相互平衡。其本身“居無定所”,沒有經脈限制,卻游離于真氣之間,因此可以受真氣間接推動。只是掌控之法比之真氣又難上許多,如果控制真氣好比舞一根棍子,那沌氣就是條九節鞭,需要更多技巧和協調。
左右真氣修為也沒什么進展,阿原倒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掌控沌氣上。畢竟就算不修煉培元萃靈訣,心脈附近的火相真氣還不知何時會興風作浪,沌氣這“靠山王”,阿原可是要牢牢把握住的。
就這樣一路走來,楚涵玉鐘情于游山玩水,阿原則熱衷于打坐練功。二人誰也不急,就算駕著馬車,一天也只走個十幾里路。
可梁渠國畢竟不大,再怎么慢,望云山莊也一天比一天近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