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土相真氣無需再費心力,歸土訣本就講究順勢而為,只要金木水火四相真氣定準五行輪盤,歸土真氣想歪也歪不到哪去。古劍中束魂充盈,雒原只要每日煉魂不輟,土相真氣也不愁進益。
有這兩部功訣,足以修正五行輪軸,接下來只要將五行真氣都修煉至圓滿,即可驅動五靈輪回鍛真。雒原喜不自勝,一時心神搖曳,也無心再在書海中苦尋。
“書童前輩,晚輩想尋一部鍛體之法淬煉一下筋骨肉身,以消耗水、火、土相真氣為佳”雒原走到躺椅之旁,不動聲色地遞上一枚靈圓,“只是年少識淺,還請前輩多多提點。”
正昏昏欲睡的書童隨手一抓,向身旁一指道,“那邊柜子里,有一部名為水火既濟鍛骨訣的上古之法,正合你用。”
“那套古法倒是與你玄元峰有緣,水火和合鍛靈訣歸了雨丫頭,水火坎離鍛魂訣給了風丫頭,最后這一卷合該你用,也算了了一事”
雒原愣了幾息,才反應過來“羽丫頭”、“瘋丫頭”都是誰。一想起雨煙蘿正是借水火和合鍛靈訣百日凝元,好勝之心頓起,幾步過去翻出古卷,目不轉睛地讀了起來。
上古八門之一煉門,終于在雒原眼中展露一角那一角,名為鍛體。
雒原一直以為煉門等同于鍛體之術,實則大謬。在煉門道意之中,萬物皆是從天地間的混沌中“煉化”而來。混沌初開,先有光,而后有陰陽二氣。
以天地為爐,造化為工,陰陽為炭,萬物皆為銅。
因而煉門之大道,便是掌控這天地熔爐,執法則之力煉化世間萬物,乃至重塑世界宇宙。
從高處俯瞰,煉門證道之人便等同于創世之主,天地法則、萬物生滅盡在一握之中。
從低處仰望,煉門修士便是要萃取萬物之菁華,不斷淬煉于自身,直至強大到可以對抗一切法則,乃至煉化為己用。
萃取的萬物菁華,煉門謂之“煉元”,通俗點講,就是萬物的某種“屬性”。
比如一塊鐵,可能無數種屬性,洗去其它而留取強固、鋒銳等屬性,就煉成了一柄寶劍。若再附上諸如聚氣、飲血、輕羽之類的屬性,便是一柄靈劍此乃玄門所說的煉器之術。
而將強固、鋒銳屬性淬煉至肉身,就是玄門所說的鍛體之術。
鍛體之術相較于煉門大道,不過玄山下的一顆小石子,卻足以讓血肉之軀無懼刀劍斧箭。鍛體既成,足以凌駕于凡俗之上,在修士斗法中亦占盡優勢。
然而,大多數玄門修士在筑基之前都是血肉凡驅,并不會兼修鍛體之術。只因鍛體之術消耗真氣過巨,甚至應該說,在煉門來看,真氣本來就是鍛體的炭火,存之何用真氣不足大不了強化一下自身的聚氣屬性,再多采煉些就是了。
而且能入玄門的修士,大多靈根元脈較為純一,頂多只修煉一兩種真氣。而煉門尋求萃萬物之菁,陰陽五行來者不拒,能用于鍛體的真氣越雜,選擇越多。是以玄門中往往都是大道無望的外門弟子,才會選擇專修鍛體之術,靠一身銅皮鐵骨為宗門效力以雒原五靈根的資質,也可以歸為此列,連老頭子都曾經“指點”他改修煉門。
原大俠當然不會聽信老頭子的屁話,放棄追求大道之心。但既然他真氣來得便宜,元脈靈根又適合鍛體,自然沒有不兼修煉門的道理。
水火既濟鍛骨訣畢竟是古法,質樸求實,談不上高深精妙,與清心洗髓術相類,只是更專注于鍛體。唯一有些妙味的,就是交融濟合水火之力,讓水之柔緩與火之迅烈鍛熔于一身。
原大俠身懷彌天訣,修煉此術唯一的風險也可以排除,可謂一片坦途。甚至可以受此啟發,融合大五行理念,推衍出以五行真氣輪鍛于己身的獨家法門。
全神貫注于古卷之上,不知不覺間夜已過半。身后傳來書童前輩微微鼾聲,雒原卻毫無倦意,又在書海中苦航了許久,終于找齊了剩下兩本功法秘笈。
五行法術初解,與俠會內功綱要類似,乃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可謂玄門術法的教科書。雖然都是基礎的初階法術,但勝在全面詳實,正是適合原大俠的首選。
上古陣法精要,乃是一部古籍精編之作,所載的上古陣法雖然零碎不成體系,但個個博大精深法術與法陣同根同源,大可細細參詳。
終于找齊了想要的功法,雒原心滿意足地回到躺椅旁,朗聲道“有勞前輩久候,晚輩這次就借這五部典籍好了。”
書童嗯啊兩聲,翻了個身,似是讓他自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