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原問了幾句,見沈思答非所問,也就不再打擾,索性躲到一旁當起甩手掌柜,抓緊練功。
在靈池之旁忘我修煉了三天三夜,雒原全速運轉萃靈訣,進境直可與過去一年相比。不但真氣盡復,還以鼎化訣削強補弱,五行真氣齊頭并進,勢不可擋,一舉沖破四層關口。
煉氣四層,意味著元脈已打通了三分之二,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均被五行真氣和沌氣瓜分完畢,前路無疑,只管苦修便是。
何況雒原一點也不覺得“苦”,不如說,這三天是他有生以來最暢爽的時光。無懼無憂,心無旁騖,引氣悟道,如癡如醉修仙,不正應如此么
不止真氣修為突飛猛進,彌塵砂亦在點滴積累。聽了老蟾之言,雒原還把寄魂
珠、喪魂鐘與御妖旗一并裝在靈獸袋中,用冰蠶絲繩懸垂至巖漿之中“精煉”雖不是什么正經的煉器之法,但浸泡在靈穴火池之中淬煉,去蕪存菁,總會有些好處。
另一邊,沈思的工程也進展神速,一條兩丈寬的溝渠,將巖漿一點點引走灌入一座大坑。他似乎改了計劃,并未急著去開采靈石礦脈,而是逐漸蠶食巖漿,提煉出一塊塊顏色各異的金屬錠。
尤其是赤金錠,整整齊齊碼成一道高墻,每每看沈思望著金墻如癡如醉的模樣,都讓雒原有些懷疑是不是風揚師兄附了體奪了魂。
洞中無日月,轉眼間一個月過去,熔巖池明顯縮了一半,化作了沿岸長長的金墻。
而雒原埋頭精進,勢如破竹地沖過一道道難關,終于水到渠成,將全身經絡末枝盡數打通。
只是,他的真氣修為卻停留在五層,并未達到臨界凝元的六層。究其原因,想是元脈之中有一部分歸于隱脈。
隱脈因人而異,仙宗圖譜中亦不能盡數言明,更不在世人熟知的經絡圖中。雖然明知元脈仍可延拓,卻不再有章可循,只是慢慢摸索。
如此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局面,雒原元脈雖有一千八之多,卻均勻分屬五行。如今打通了一千五百有余,早已遠超世間“大周天高手”的境界,卻依舊沒有達到凝元的門檻。
另一方面,在達到煉氣五層之后,雒原也開始感受到“瓶頸”。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雒原體內真氣凝縮,已遠超外界稀薄的五行靈氣,是以一呼一吸之間,必有少許五行真氣脫離內息,散出體外回歸自然,即便以仙家吐納之法也不能完全避免。
隨著真氣修為精深,經脈漸滿,這股外溢之勢愈強,若不是在靈氣滿溢的熔巖池之旁,普通采氣吐納,僅能維持已有修為,再難有寸進,這便是瓶頸。
一個月來進境如飛的雒原像是疾馳的駿馬忽然陷入泥沼之中,眼前斷壁橫崖,又不知前路何方,只能茫然駐足。
慢慢去探索隱脈,直至將潛力挖盡再一搏凝元,自然是穩妥之法。但守著熔池靈穴,又怎能甘心浪費這源源不斷的天賜靈氣,裹足不前
雨煙蘿能不畏兇險一搏凝元,原大俠自然也不甘落后。修為不足,就用其他手段彌補,拼盡全部砝碼一個個壘上去,終能讓命運的天平傾斜一下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