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郎將三軍將士連日來浴血奮戰,如今戰事膠著,我等應該因事而謀,而非在此怨天尤人,挑撥是非,亂了軍心劉關張乃是我賬下校尉,自從參軍入伍便立下赫赫戰功,如今臨敵正需要這等豪杰相助,董將軍,三思”劉虞聲音溫和平正,不過帶著一種命令的口吻,他身為幽州刺史,雖然現在被董卓挾制聽從他的號令,但是他更是劉家的宗正,也是當朝皇帝的皇叔,身份尊崇,董卓他還真不放在眼中。不過天下最痛恨黃巾之亂者非劉氏宗族不可,因為黃巾之亂動了劉氏數百年的根基,所以此時劉虞一門心思想根絕黃巾匪,董卓雖然殘暴不仁、視人命為草芥,但是打仗他是行家里手,接任盧植后滅掉了張寶,如今將黃巾余孽圍困在廣宗城,所以董卓掌權后,劉虞盡最大的力量配合他,即便在大帳內,董卓帶著侮辱性的謾罵,他也裝聾作啞,但今天董卓做的有些過分了。
劉虞一發話,董卓立馬變了一副嘴臉,離座向劉虞一拜,滿臉含笑道“皇叔見諒,董某就是一個西涼莽夫,言語粗鄙讓皇叔見笑了不過在軍營治軍就這樣,不比大人們的文人雅會,董某也是一心為國不是如果大人覺得董某有失,請代董某掌軍”劉虞看到董卓的態度,此時董卓也是一心想剿滅黃巾匪,至于為國家還是一心想升官發財這就難說了,不過此時的董卓還真讓劉虞怒不起來,況且論行軍打仗,他還真遠不如董卓,離座將董卓扶起來道“董將軍,老夫并非苛責于你,而是怕引起不必要的紛爭”董卓低著頭眼中精光一閃,對于這些文人雅士他有應付的手段,尤其是對這種為了國家大局的文人。
董卓順勢起身,回頭對西涼諸將道“打狗也要看主人,既然是皇叔的手下,以后見了都要客氣點”華雄等諸將紛紛抱拳退回兩側侍立。
聽到董卓侮辱性的話語,張飛差點跳腳,不過被劉備死命拉了回去。劉備向董卓抱拳道“多謝將軍”
董卓沒有搭理劉備,反而看向袁紹和一旁的公孫瓚道“不知二位可有破敵之策”劉備立在大帳中央,頓時顯得有些尷尬,不過他面色如常的退了回去,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董卓掃了一眼劉備,對于劉備董卓天生帶著一種厭惡,不可否認劉備是個人物,但是他雖然一派君子儒雅作風,但十足是個投機倒把分子,骨子里沒有任何底線,用董卓的話說就是個偽君子,他董卓是真小人,最恨的就是偽君子。
公孫瓚雖然不滿董卓的囂張跋扈,作為威震幽州公孫世家的子弟,公孫家族世代為大漢駐守幽州,他們一族英勇善戰,而當年光武帝能奪取天下幽州將士功不可沒,袁氏善文,公孫好武,每年大漢會從公孫家族選擇大批量的子弟作為郎官,加上公孫瓚年紀輕輕便聞名大漢,組建了金品專屬騎兵白馬義從,縱橫幽冀所向披靡,令烏丸異族聞風喪膽,就連劉虞他都不放在眼中,更何況董卓,但是他的官職卻沒有董卓高,而且董卓蠻橫,公孫瓚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
公孫瓚眉頭深皺道“我們利用西涼鐵騎和白馬義從騎兵優勢,已經將巨鹿外圍的黃巾勢力清掃干凈,然而如今黃巾余孽退守巨鹿城,巨鹿城堅加上黃巾兵本就善于用道術防守,我等精銳部隊多為騎兵,本就不善攻城,此時最好是按兵不動,將黃巾匪圍困在巨鹿,等朱大人和皇甫大人的援軍”
袁紹連忙附和道“不錯,朱大人和皇甫大人已經合兵一處,經過修整,今天就從安丘開拔而出,半個月內將抵巨鹿,到時我等聯手攻破巨鹿指日可待”
董卓心中雖然很不忿,他其實想一舉攻破巨鹿,到時剿滅黃巾之功將是他一人獨享,而朱雋和皇甫嵩二人到來,必然會搶功,不過他們攻城血戰數日,不僅損傷慘重,毫無戰果,再打下去就真的沒意思了
董卓回眸看到劉虞露出意動之色,便知道劉虞也贊成公孫瓚和袁紹的建議,無奈嘆道“既然如此那諸公安心備戰,等兩路大軍齊聚,我等便可一舉攻破巨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