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樂言除了分出一部分精力兼顧巨星的業務外,還在做著入組前最后的準備。
《偽裝者》、《最好的他們》和《夏洛特煩惱》都是鄧雪峰手把手帶著他讀劇本、研究人物、設計表演細節的。
但現在老鄧復出了,樂言不可能一輩子靠“老爺爺”開路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從放假開始,無論再忙,樂言每天會留出兩小時精讀劇本,他一邊回憶鄧雪峰當時是怎么帶著他做的,一邊照葫蘆畫瓢解讀《甜蜜蜜》里黎小軍這個人物。
樂言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師傅教得好,學生又爭氣獨立應對一個新人物的挑戰比他預想中要簡單很多。
只是有幾個小問題,給他帶來了一些小小的麻煩。
第一個麻煩是語言問題。
《甜蜜蜜》是響應香江回歸祖國30周年號召創作而生的現實題材主題電視劇。
電視劇以改革開放初期為背景,描繪了大量內地人涌入香江的情景,他們從事著最底層的工作,面臨著來自香江人、粵城人甚至自己同鄉的歧視。
在這種不順的境遇下,樂言扮演的男主黎遇到了同樣是從大陸來香江的由畢夏扮演的李翹,兩個人橫跨三十年,從相識、相戀、分離又到重逢。
《甜蜜蜜》是一部充滿情感和時代背景的作品,主旨在反應社會變遷和人性,導演寄希望通過黎小軍和李翹的故事,讓觀眾感受到那個時代人民的奮斗與追求,以及對人性的反思。
為了讓觀眾更好的代入和蘇天追求的電影品質,《甜蜜蜜》要求所有演員必須原聲拍攝。
早在劇本成型之初,劇組就邀請了專業的粵語老師指導樂言和畢夏等劇組演員,算算時間,大家已經學了兩個多月了。
為了貼合劇中兩位主演的語言熟練程度,導演孔超將整部電視劇安排成了按照時間順序拍攝。
樂言和畢夏入組第一場戲拍的是他剛到香江的生活,三個月后殺青時拍攝的是他們30年后的樣子。
這就要求樂言和畢夏的粵語熟練程度在未來三個月中,必須達到0到100分的跨越。
都在那邊生活三十年了,不能只會說‘得閑飲茶’了吧?
對于學渣畢夏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在三個月后達到100分。
對于學霸樂言來說,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在最開始將已經及格的語言水平絲滑、巧妙的壓到及格線以下
樂言在前一世非常癡迷粵語歌曲,雖然說不利索,但唱出來發音是沒太大問題的。
有了這個底子,又經過兩個月專業學習,樂言可以做到正常的用粵語交流,只是語音語調還不能完全掌握,《甜蜜蜜》在香江本地拍攝,樂言相信到了那邊,有了語言環境,很快就能掌握的七七八八。
但劇中黎小軍初到香江時,那粵語是災難級別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和周圍人正常的交流和溝通,才會遭到歧視。
樂言接觸粵語的時間短,又還不能完全t到精髓,如果強行向下壓實力,有可能表演出來的東西會向‘可笑’的方向發展。
設想一下,當北方人聽到南方人加錯兒化音,難不難受?
“你兒永兒遠兒都兒猜兒不兒到兒,在兒模兒仿兒北兒方兒人兒說兒話兒時兒,南兒方兒的兒朋兒友兒會兒把兒兒化兒音兒放兒在兒哪兒里兒,但兒總兒能兒讓兒你兒的兒生兒活兒充兒滿兒驚兒喜兒。”
在之前解讀人物時,樂言給黎小軍定的調子是一個懦弱背后卻隱藏著勇敢的人。
在電視劇前半段,這個人物一直在香江做著底層的工作、被李翹耍的團團轉卻依然想要和她做朋友、因為寂寞愛上了不該愛的人但沒有勇氣面對可以說他身上背負著濃濃的宿命感。
黎小軍一旦和‘搞笑’扯上關系,人物的張力營造、社會大環境下的壓力體現、命運的艱難抉擇等重要隱形內容都會大打折扣,甚至散掉。
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搞笑’都絕不能在這里出現。
雖然劇組會安排語言老師全程盯組做糾正,但樂言不習慣把命運交到別人的手里,他更想要自己掌握命運。
樂言想要尋找一個辦法,既能體現黎小軍語言不通與社會很難融入,又能避免掉入語言的黑洞里去。
孔超和蘇天一直勸樂言別自己給自己上難度了,但樂言就是不想放棄
他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肯定有辦法能解決的!
第二個困住他的點,是長達三十年的表演跨度。
他要從十幾歲的青蔥少年,演到年近五十的老者。
性格和行為需要根據年齡和周圍的環境變化。
但五十歲的老頭遠不止臉上花點皺紋、染幾根白頭發,腰背彎曲一點就能演好的。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樂言發現他周圍年近五十的老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某些方面倔得不要不要的!
鄧雪峰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好老師,錢不要了,名譽不要了,啥啥都不要,一頭扎進祖國的教育事業。
你說他倔不倔?
彭一偉跟被下了降頭一樣,死活想要和鄧雪峰再合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