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僧雖然也研習大乘佛法,但他主修的是聲聞乘的小乘果位,自認無力普度眾生,只度有緣之人。
因此,對于少林寺的事務,他一直不太關心,并對修菩薩道的一些高僧頗為尊敬。
在趙青告知過玄慈犯下的惡行之后,掃地僧也是有些愕然,并無同情玄慈接下來遭遇的想法。
“阿彌陀佛。”老僧面露悲憫之色,念了句佛號,道“玄慈方丈修佛數十年,卻身犯重戒,讓內心的魔頭壓倒了佛性,也是令人嘆惋。”
“依老衲之見,少林方丈之位,應當由佛法修為的高下來決定。而少林玄字輩的佛法修為,又當以玄澄與玄苦居首。”
老僧解釋道“三十多年前,玄澄因強練武功而筋脈盡斷,轉而勤修佛法,明心見性,豁然開悟。若非少林寺方丈需要高深的武學修為,讓他來擔任下一代的方丈之位,本是最合適的。”
“玄苦大師佛學修為深厚,幾近勘破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八苦,內功修為亦居全寺之首。雖然聲名未顯于外,但實是少林不可多得的高僧大德,當可以繼任方丈之位。”
趙青點了點頭,道“那就玄苦了,正好也是喬峰的師父,能在繼任之后號召中原武林,不因契丹人的身份而與他產生沖突。”
老僧合什嘆道“居士能想到這個方面,老衲自當同意。”
聽到兩人言語之間,就定下了少林寺未來的方丈,正準備離開的蕭遠山心中一陣發愣,為此而感嘆不已。
又過了十數日時間,距離少林三百余里的汴京大相國寺,寺內的一座偏殿。
夕陽西下,余暉透過窗戶灑落殿內,但見佛像前一炷清香,默燃著插在供奉的鼎爐正中處,送出香氣,彌漫其中。
只見六名老邁的僧人各自坐在殿內的一個蒲團上,坐在首位的約莫七十來歲年紀,身形矮小,雙目炯炯有神,顧盼之際極具威嚴。
“神山師兄,不知你邀請眾位師兄來此,所為何事”大相國寺觀心大師雙手合十,向著上首位的老僧開口問道。
其余四名僧人,分別是江南普渡寺道清大師、廬山東林寺覺賢大師、長安凈影寺融智大師、五臺山清涼寺神音大師,聞言之后,也紛紛向著神山上人望去。
神山上人在武林中威名極盛,與玄慈大師并稱“降龍”、“伏虎”兩羅漢,據說武功與玄慈方丈在伯仲之間。只清涼寺規模較小,在武林中的位望更遠遠不及少林,聲望便不如玄慈了。
而觀心、道清、覺賢、融智四僧,亦是他們寺內的第一高手,在江湖中頗有威名。
神山上人道“自然為了少林玄慈之事”他身形矮小,話聲竟然奇響,眾僧不由得都是一驚,但他既不是放大了嗓門叫喊,亦非運使內力,故意要震人心魄,乃是自自然然,天生的說話高亢。
只見他突然雙目一翻,精光四射,仰頭瞧著佛祖的金像,冷冷地繼續道“長久以來,少林寺號稱戒律精嚴,處事平正。但近日江南傳出、有關玄慈、葉二娘的消息,卻讓本座大吃一驚。”
“要知少林寺數百年來傳習武功,自難免有不肖僧人為非做歹,但連方丈都破戒行惡的情況,倒還是第一次見。上行下效,可想而知。”
說到這里,神山上人臉色凝重,環顧四周道“眾位師兄、師弟,少林寺此番行事,有關佛門千百年來的清譽,本座一人也不知應當如何干預,要請眾位共同斟酌。”
“阿彌陀佛。”普渡寺道清大師中年出家,于人情世故十分通達,兼之性情慈祥,素喜與人為善,說道“師兄此言,未免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