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各種修行中的“煉”,總要與“忘”相結合的原因,“忘”,便是除去缺陷、雜質的步驟。
正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間修行的至理,常常便蘊藏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事物中。
隨著趙青停止散發寒氣,雪花在她的掌心片片消融,這一刻,世界在她的眼里、心里,再也不與原來一般。
這是一種與天地冥合的狀態,令趙青的精神可以隱約感覺到天地的運轉,萬事萬物的變化,天地宇宙自然升降,浩蕩虛空的浮沉。
若說“萬象浩虛功”是讓她在對天地靈氣的操控上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新的明玉功十層是讓她的身體達到了近乎天人合一的層次;
那么,這一次,便是氣、形之外的“神”,也接近了真正的天人合一。
“道者,虛無、平易、清靜、柔弱、純粹素樸,此五者,道之形象也。”
“嗜欲不載,虛之至也,無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不與物雜,粹之至也,不憂不樂,德之至也。”
許久沒有過精進的五象陰陽化神篇,突然間在趙青的心中浮現了出來,并引導她領悟出了應當如何除去真我與己道雜質的方式,那便是讓心靈的最深處,進入到“虛、平、靜、粹、德”的至境;
然后通過“靜而不移,動而不化”,以動靜共存的狀態,逐漸分離雜質,朝著純粹的方向轉變。
已然領悟到了逍遙子武學中的精要,趙青將枯榮禪功、神照功、嫁衣神功、神足經等多門內功融合,初步創出了一門“凝華種玉法”。
此功使用枯寂之意,令假我陷入休眠的狀態,重新將其塑造為先天的真我,如同先讓有瑕疵的“雪花”外層融化成水,再凝結生成一片新的一般。
更確切的比喻,可以說是在心中種下了一顆道種,待到它逐漸生長發芽,汲取營養,花芽分化,最終綻放開來。
花開之日,即是見我之時。
不知不覺中,趙青已然達到了與掃地僧突破前相近的境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只需時時拂拭新產生的心靈雜質,便能維持如同明鏡臺一般的真我心境,從而在精神上擁有天人合一的能力。
這個境界,在逍遙子的口中,被稱為“忘而見我,返歸本相”,也就是“還虛”階段心靈修行的盡頭。
此外,到了這個程度,她還能從身體中那不可言傳的秩序里,辨識到嚴密的自然結構,各種節奏和機能。
從而重新把握回自主與自我,完成“返還本相”,真正掌控人身體中的各項生理能力,對“形”生出更本質的體悟。
初步完成對無崖子的治療,逍遙子感應到趙青周身生出的純凈、真實之感,不由得轉過了頭,當即睜大了眼睛。
按理說,到了他如今近乎“與天同心,與道同身”的心境,就算泰山在眼前陡然崩塌,也不會讓他的神色變化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