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跡秀麗整齊,亦不失飄逸自然,形神俱備,有種清靜無為的意韻,顯露出李清寧在書法上的高超造詣。
桐柏崇道觀趙青知曉這應該是道教南宗祖庭之地,位于天臺山,最初由孫權遣葛玄建立,唐睿宗景云年間,敕為司馬承禎置觀,始有桐柏觀之名,并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改名為桐柏崇道觀。
現在的桐柏崇道觀,全真道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應該才逝世沒幾年,但已然相當興盛,殊不亞于唐時。
話說,逍遙子有一部分的傳承來自于司馬承禎,也許正是從這個宮觀中得到的
在趙青心中若有所思的時候,李清寧兩手支著巧俏的下頷,微笑著道“這首詩是家父昔年觀祖父出家所居的靜室、游覽天臺勝景時所作。瓊臺夜月、玉宇清秋,終不過黃粱一夢,轉瞬即逝。”
“莊子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郄,忽然而已。我深以為然,故而只在師父處習得了琴棋書畫、詩酒茶花這女子八雅,未曾修習過道家的武學。”
說到這里,她主動起身,取過不遠處的一罐茶葉,燃起炭爐,準備生火煮茶,招待客人。
瞧著李清寧純熟的手法、姿態優雅的動作,趙青心念微動,細品對方剛才的話語,知曉桐柏崇道觀正是掃地僧曾經出家為道的地方。
同時,她感應著李清寧身上的氣息,猜測著對方在不老長春谷得到滋養后的境界修為,與她的目的所在。
過了一會工夫,等到水煮沸之后,李清寧幾次傾倒,斟出了兩碗佳茗,將其中的一碗遞給趙青,茶香四溢。
默默地品了幾口茶,李清寧突然開口道“不老長春谷的情況,正合道家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要旨,再加上谷中陰陽地磁有異,方才出現了這奇異無比的靈網界域。”
“老子有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在這樣一處世外勝地、人間桃源里,每一個人的心靈都變得平和寧靜,忘卻了一切的紛爭,達到了天清地寧、萬物順生的至境。”
“當年師父偶入此地,感悟天地自然之妙,拿到了一卷呂祖留下的神書,飄然離去。兩百多年悄然而逝,卻是不知他現下如何。”
知道不老長春谷與世隔絕,沒有外界的消息,趙青主動告知了她這些年外界發生的大事,包括掃地僧由道入佛、隱居于少林寺中,逍遙子近期即將得道飛升的情況。
聽到趙青與掃地僧、逍遙子都有過切磋比試,李清寧的眼中顯露出好奇的光芒,微微一笑,開口道“趙姑娘,你既然想要感悟不老長春谷內的道韻,不妨與我也交手幾招,親自體會其中的奧妙。”
“好。”趙青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李清寧入谷不過六七十年,在不老長春谷中尚屬年輕,也不曾專門專武,能夠當上這里的谷主,應當是設法改善過了谷中民眾的生活,與領悟到了谷中真正奧妙的緣故。
雖然同樣是依靠元氣網絡自行運行“不老長春功”,但人與人之間終究是有著資質的差異,在心性與先天經脈的情況上有著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