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棵樹、每一道夕陽的余暉、每一片落葉,都含蘊著一個內在的宇宙,一種內在恒久的真理,一種超越了物象實質意義和存在的美麗。
道是完美的,不同于人的完美,人的完美在于追求“十全十美”,道的完美在與于它的自然而然,有著它的“殘缺”。
道之所以完美,是因為它既無優點也無缺點,是殘酷公正的,客觀守恒的。只要在大道中運行,其中的一切都是殘缺的,而所有的殘缺,只為了造就道這一完美的始終。
看不到起始,也看不到終點。被限制在道的范疇之內,局限于一方世界之內,那么我們身處的世界,亦只是一座封閉的大監獄,永遠沒法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東西。
愈是體會到世界中仿佛永無窮盡的奧秘,我也愈加生出了脫離它的控制、讓自己的生命不再被這個世界所束縛的想法。”
看著這幾段文字,趙青不禁想到了很多,感受到了逍遙子對道之完美的執著追求,明曉了求道修道的魅力與意義所在,并隱約間改變了她看待事物的角度。
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冥獨達,天地太虛”在求道思想上的展開,蘊藏著“形神合同為虛”這條路線的心靈修行方向。
“破碎虛空”,破開的不僅僅是外界的虛空,也同樣需要破開心靈的虛空,內外結合,方是得道。
在開頭的感言之后,逍遙子一邊為太玄經作著注解,一邊寫出了一篇玄妙之極的功法,正是他借之得道的根本武學“逍遙御風”。
這門武功極其深奧,可以通過操縱自身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種氣的變幻,與天地間的各種事物生出陰陽感應,或相斥、或相吸,從而擴大自己氣場的影響力,御使天地間無處不在的風與氣。
而自身體內的真氣,也隨著外界的環境而陰陽變幻,以此來加快它的運行速度與施展威力;若是仍處于積蓄功力的階段,修行速度更是能大幅提升,但必須有著極強的元氣感應能力作為前提。
在趙青的判斷中,或許能與自己所創的“萬象浩虛功”進行融合,在效果上更增半籌。
而石壁上蝌蚪文串連內息的表層武學,則是“逍遙御風”天地人三篇中的起始篇章“人篇”,不但能夠增進功力,還可以用來提升修習者的精神境界,使其漸臻有資格習練“逍遙御風”的高深修為。
與之同列的太玄經,則是此功御風御氣之法的對應算法,相當于術數的作用。
司馬光評價揚雄道“揚子云真大儒者也孔子既沒,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誰”認為揚雄達到了圣人的層次。
揚雄彷易經而作的太玄經,將陰陽、天地的二元論,發展到了陰陽沖氣、天地人的三元論,完善了“二生三”這個關鍵的步驟。
現在看來,逍遙子正是從太玄經中得到了靈感,將自己加入到天地陰陽之中,以“人”干涉各種陰陽變幻的現象,從而創出了這門御風、御氣的絕世武功。
正常而言,涉及到“還虛”“煉虛”層次的高手,交手所展開的氣場,一般以方圓十丈為宜,最多不過影響到方圓數十丈的天地靈氣,所能引動的天地之力有限。
但在“逍遙御風”的加成之下,理論上,通過大量精細的陰氣陽氣波紋振動,修習者甚至能引動方圓數里的天地靈氣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