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穆王當時位于徐國的勢力范圍內,可以被徐都布置的大陣影響到,但為了減少戰斗時民眾的傷亡,兩人決定來到群山深處,展開一對一的戰斗。”
“經過一番激烈無比、堪稱三監之亂周公鎮壓武庚往后、最為驚天動地的大戰,徐偃王落敗于穆王之手,攜帶著朱弓赤矢勉強逃生,在大多數典籍的記載中,或是事后殞落,或是不知所蹤。”
“不過,對于我們越人來說,徐偃王的最終去向,并不算是無有人知的隱秘。”說到這里,歐冶無猰頓了一頓,看向先前曾經偽裝為“徐山”的文高,特意眨了眨眼睛。
徐偃王朱弓赤矢趙青心中若有所思,堯帝之子丹朱的傳承,聽起來就相當驚人,也不知道這個徐偃王,究竟領悟到了多少。
荀子非相有言“徐偃王之狀,目可瞻焉;仲尼之狀,面如蒙倛;周公之狀,身如斷菑;皋陶之狀,色如削瓜;閎夭之狀,面無見膚;傅說之狀,身如植鰭;伊尹之狀,面無須麋;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
這些相貌特異的人,在這個世界,應該都是有著某種特殊體質,在修行上天賦異稟,資質格外過人。
雖然在不久前消耗完了全部能量,但借著屬鏤子劍的補充,文高早已恢復到能通過罡氣場發聲的程度,甚至還初步凝聚出了朦朦朧朧的元氣化身,此時得到了歐冶無猰的提醒,想了想,出聲補充道
“一百多年,吳王闔閭以徐國庇護吳王僚的兩個弟弟掩余和燭庸為由,讓伍子胥率領大軍,輕易地攻滅了自偃王之后一直在衰敗的徐國。徐君章羽與手下臣民全部以徐為氏,四散逃亡。”
“當時徐國的宗室,在逃亡時主要分為兩路,一路北上到了宋國魯國等泗上十二國處,投奔當地的士大夫;一路先向西南方進發,躲到了衡山山脈的深處,再在深山老林內朝著東南方行進,想遷徙到我們越國來。”
“四年之前,我以屬鏤子劍分出了這道化身,前往中原區域游歷,在辛伯伯在宋國曾旅居之處的附近,認識了末代徐君的一位公子徐山,同他結交成為了好友。”
“可惜好景不長,在吳國泓上劍衛組織的一次刺殺中,公子徐山受創而亡,臨死前告知了我許多關于徐國的隱秘。不但包括了徐偃王被穆王擊敗后的去向,還告訴我,應該是一處名為徐山的地方。”
“如果他的消息沒有問題,那么徐偃王最終歸隱的居所,正是在我們越國的境內,大致位于姑蔑一帶,是一座格外鐘靈毓秀的山岳,內部開鑿了許多用來修行的石室。”
“想來,另外一路準備遷徙到我們越國來的徐人,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想要追隨先祖徐偃王的腳步,找到姑蔑附近徐山的位置所在。”
“另外,根據徐山當時的說法,徐偃王一戰敗落、徐國暫時落入穆王掌握中的時候,他手下的三十六路諸侯中,仍然有八支家族不離不棄,保持效忠。”
“在穆王返回宗周后,他們立刻施展出了偃王傳授的血液之道,以奇詭難測的手段突破了周人軍隊的包圍,循著痕跡也來到了徐山附近。”
“所以說,留下這兩卷的高人,多半就是偃王與他手下的徐氏八臣。”歐冶無猰緊接著開口,道明結論“考慮到這套連山易理論上應該有八卷,或許徐氏八臣中的每一支,都得到了其中的一卷,在數量上相對符合。”
“如果我所料不差,成功集齊八卷連山易后,除了這艮兌兩卷竹簡形成的地形圖外,應該還能標注出徐山的準確位置,以及偃王或徐氏八臣留下的相關說明。”
“由于我們歐冶氏族人大多數生活在姑蔑附近的區域,想必經過一段時間的比對后,就可以確認這張地圖所在的大致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