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靜齋后來支持的李世民,確實是一個明君,但梵清惠、師妃暄使用的手段,各種“大義”相逼,又不給人合適的回報,用感情算計他人,就比較惡心了。
不過從地尼對慈航劍典的創作大概率得到了謝眺的部分啟發來看,慈航靜齋或許可算是魔門兩派六道的另外一大流派,與魔門的做法有所相似之處,也就說得通了。
不遠處被隱蔽了身形的玄奘,一直聽著雙方的對話,既擔且憂,生怕他們突然打斗起來。忽然間見到這塊千古異寶,他不由得心神劇震,想到了很多內容,并對帶自己進寺的趙青感到了深深的敬畏。
玄奘生平所見武功最高者,在此之前,不過是洛陽凈土寺的長捷法師,也就是他的二兄,對武學能達到的極限并不了解。
此時見到趙青隨手一招,和氏璧便有如神跡般地出現在了她的手中,玄奘不禁對其間的過程產生了偌大的興趣,幾乎蓋過了他對佛學與真理的向往。
而對于梵清惠與了空來說,平日里一直得到旁人全心全意的尊崇敬仰,在發現來者實力超乎想象時勉強放下身段,卻被對方一下子揭開了老底,并直接將和氏璧拿到了手里;
任憑他們有著怎么樣的好脾氣,也禁不住生出了爆發的沖動,想以兩位接近大宗師級數高手聯合對敵的威勢,將來者攔截下來,奪回對佛門日后計劃中至關重要的和氏璧。
然而,盡管背后有著禪院一眾武僧在結成氣場、釋放壓力,作為交手之際的輔助,但顧忌到趙青深不可測的實力,兩人表面上只是神色微顯憤怒,并沒有立刻動手,仍然在嘗試進行最后的交涉。
“施主此言差矣,多半是道聽途說得來的消息。數百年來,靜齋、禪院在傳揚佛法之際,一直對周邊民眾廣施救濟,行善積德,絕非施主口中的不曾作為。”
梵清惠深吸一口氣,手中古劍散發出澹澹的輝光,踏前兩步,沉聲開口道“施主若是執意想要參悟和氏璧的玄奧,不妨與貧尼定下借璧三年之約,到時候完好無損地歸還于原處,怎么樣”
在她原本的計劃中,既然靜齋前輩研究和氏璧多年就沒有結果,也就沒有太大必要保留在齋中,完全可以借給與靜齋交好的“散人”寧道奇,加深與這位大宗師之間的關系,為接下來的合作鋪墊。
就目前來看,趙青絲毫沒有顯露出與魔門相關的特征,只是對靜齋的態度略有不善,也不是沒有化解矛盾、解除誤會的可能。
在和氏璧已經落入敵手,沒有充分把握奪回的情況下,把原定借給寧道奇的“名額”改為借給這位實力更勝的趙青,讓她三年后歸還,減少對方未來與靜齋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也可算是當前的最優解。
“定下借璧三年之約想多了吧”趙青搖了搖頭,隨意地回絕了這個請求“和氏璧乃無主之物,自是有德者居之。既然落到我的手中,為何要再交還給你倆”
“除了卞和與他的后人之外,又有誰是此璧符合道義的繼承者不過是互相搶來搶去罷了。今日我要取走,你們當然可以盡力攔截,卻別想拿出什么占據大義的理由來。”
“等到解開此璧奧秘之后,倘若我看到靜齋與禪院真像你們口中的那樣的廣行善事,拯救萬民,讓我心情好上一些的話,也不是不可以跟你倆定下一個借璧三年之約。”
說到這里,趙青故意頓了頓,強調道“禪主、齋主可要聽好了,若是你倆達到我定下的標準,又執意想要拿和氏璧獻給所謂的真命天子,完全可以找我借璧,但在三年之后,必須完好無損地還到我手中。”
拿和氏璧獻給皇帝,卻要在三年之后還回來,這種“約定”,無疑是沒有半點可行性的,只會讓靜齋大大得罪自己選定的“真主”。
強耐著聽完趙青的言論,梵清惠、了空還不知道對方完全是把他倆耍著玩,根本沒有交還和氏璧的意思,不禁憤怒之極,再也無法維持平靜,叱喝一聲,隨即一起毫無保留地全力攻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