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宮城以大興宮為主體,朝寢兩區各主要門殿承天門、太興門、大興殿、兩儀門、兩儀殿、甘露門、甘露殿等南北相重,重重宏偉壯觀的宮殿,共同形成全宮的中軸線。
新都所在的萬年縣改名為大興縣,新設禁苑命名為大興苑,城中又有寺院命名為大興善寺。這樣到處都用“大興”來命名,除了其紀念意義之外,大概隋文帝還希望藉此表征隋運永興不衰。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隋朝內憂外患,又有大批江湖中人因故入京,大興宮的守衛明顯加強,戒備森嚴,充滿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震懾性的空間亦是令人生畏。
不久之前,伴隨著鼓樂之聲,在宮監開路下,楊廣偕同過百妃嬪,姍姍來到了宮中最核心的大興殿,他和蕭妃、朱妃坐上軟轎,由力士扛著,連腳力都省了。
眾人跪伏地上,恭迎昏君的圣駕。
陽光從西面的窗斜透進來,一片寧和。殿內的白石臺階之上,有張凋龍嵌金銀的臥椅,楊廣側身半躺在上面,眾妃嬪團團圍著他坐好,眾人高呼萬歲。
在宮燈照耀下,楊廣的臉色非常難看,蒼白得像個死人,年紀看來只有五十上下,膊頭高聳,雖穿起鮮艷的九龍袍,頭頂高寇,卻給人似穿了壽衣的頹廢感覺。
自從雁門關歸來之后,楊廣的情緒極不穩定,就算言笑甚歡時,也不能受半點刺激,下面的人一句話聽不入他的耳,輕則杖責,重則斬首。
正是因此,現時他身邊最紅的兩個人,是內史侍郎虞世基和御史大夫斐蘊兩個奸佞小人,他們最令楊廣歡喜的地方是報喜不報憂,將所有告急文書全部卡著。
連事關朝廷危亡的情報都不上告,像近期與江湖有關的事,如楊公寶庫的新消息,只要不涉及幾大奸臣團體的權勢斗爭,那自是更加不會讓楊廣知曉了。
“近日朕聽人上報,說因南方動亂之事,始畢的東突厥又趁機大舉進逼,連梁師都、劉武周兩個守將都跟著反叛了。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只見一個長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二、三間的中年官員不慌不忙,躬身回道“圣上明鑒,自雁門解圍之后,突厥人早已退兵離開,一來一回,消耗頗大,怎會有余力再犯我大隋邊疆”
此人正是現時最得楊廣寵信的侍臣之一的內侍郎虞世基,借著對方在反復挫敗后不肯面對現實的內心,到處欺上瞞下,只為撈錢升官。
楊廣點了點頭,似乎還有些懷疑,把目光投向了不遠處另一個矮胖的寵信之臣御史大夫斐蘊,換了個問題道“斐卿家,前些日子毀壞江都行宮的那支盜賊,現下得到控制了嗎”
眼細臉寬、長了個酒糟鼻的斐蘊信口胡謅道“已經控制得差不多了。現在外面常有人故意造謠生事,待微臣調查清楚,再稟告圣上。”
楊廣沒有繼續說話,而是向著邊上的宮女招了招手,立即便有數人過來替他服侍、喂食瓜果,似乎不想再向群臣提問,但也懶得下達讓他們離開的命令,只是躺在龍椅上享受。
而同樣在大興殿內,化身裴矩的石之軒冷眼旁觀地這可笑的一幕,看出楊廣的理事水平日愈低下,除了奸臣的影響外,亦有中了慢性毒藥和某些隱蔽暗傷的原因,心中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