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高溫物體都會向外輻射能量,要維持一定高的溫度,就必須在物體內部產生或從物體外部傳給物體以足夠的能量,否則,物體將逐漸冷卻。
在高溫等離子體情況下,這種輻射主要是由電子與離子碰撞產生的,被稱為軔致輻射,也就是x射線。
在發現氫彈應該用x射線引爆之后,美國的泰勒、烏勒蘇采用了x射線反射層的方式,將原子彈爆炸產生的x射線聚焦在聚變材料上,才成功研發出了氫彈,一般稱之為tu構型。
參考這個原理,趙青使用精細度高到極點的微凋技術在水晶靈石外層內凋出了數十萬根空心毛細管組成的管束,用以引導x射線,將其聚焦于最內層的固態氘上。
至于這些x射線的來源,自然正是將“丹霄”通過水晶球外層可旋轉閉合的開口,封裝注入中層專門留出的十二個孔洞內,然后通過一齊激發引爆,在將中心的氘壓縮擠成一小團的同時,也釋放出巨量的x射線。
而由于微型氫彈本身極小,直徑只相當于光在百億分之一秒內行進的距離,丹霄的爆炸稍有快慢之分,就會出現x射線的光壓差距巨大,導致燃料散開、引爆散開的后果。
與這個極短的時間差相比,原子彈因為是由炸藥激發,精度只需要達到百萬分之一秒就夠了,在難度上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為了控制好時間保證同時激發,確保十二個微型丹霄爆炸的時間差在百億分之一秒之內,她特地開發出了一種靈氣脈沖激發的技術,凋出了一根扎入水晶球中心的探針,通過它來激發球內的靈氣,以傳輸引爆的信號。
如果彈體不是由均勻高純度的靈材制成,這個靈氣脈沖必然受到阻礙出現不正常的折射反射,因此,這種靈石水晶,在該技術更新換代之前,可算是微型氫彈必需的原料之一。
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實際上,這么一個小巧的水晶球,卻集成了無數深奧的技藝,堪稱元氣學、材料學與核物理的完美運用,復雜與精妙程度更勝于當世任何一門絕世神功。
布置好了檢測核爆效果的材料,趙青返回湖心島的正中,取出了一根幽青色的寒鐵細針,針尖微微顫動,在極小的范圍內劃出復雜的變化,凝聚出了一粒黃豆般大小的紫色光團。
在半個月前以劍尖施放出一個寸許直徑的“丹霄”后,初步攻克丹霄壓縮之法后,她經過多番試驗,將長劍改換成了極細的長針,以此顯著提升了操控劍招的精度。
由于絲狀真水真火達到了更細的水平,丹霄也進一步被壓縮到了最初十萬分之一的體積,但單顆威力也不可避免地下降到了原先的一兩成。
因此,在趙青的計算中,這樣十二顆超微型丹霄的威力,處于恰當的方位同時激發爆開,大致只能引爆12克的氘燃料,留出了2克的余量。
只見她手中的寒鐵長針在完成了一顆丹霄之后,針尖輕輕一振,將紫色光團推入了前方水晶球內的孔洞中,隨著套層的旋動,被嵌入了中層的空間,緊接著,又是一顆新的丹霄凝聚而出。
就像轉輪手槍一樣,被依次裝入了十二顆彈藥,整顆水晶球通體籠罩著一片藍紫色的幽光之下,內部卻并未發生內壁被灼燒熔融的現象,顯露出趙青高超的氣場操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