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注意到這個現象,不再維持磁場,細針內的感應電流也立即消散,電阻恢復到了玄鐵正常狀態下比大多數金屬都高的水平。
磁場誘導的超導傳說中的室溫超導體趙青心中微驚,知曉玄鐵材料的這一種特性,代表了超乎常人想象的意義。
雖然對超導的研究了解不多,但她也聽說過,前世的超導磁體、引擎和線纜,都必須用液氮或液氦冷卻到遠低于零度的溫度,沒辦法大范圍應用。
實際上,對于玄鐵寒鐵等前世沒有的稀有金屬,趙青早已嘗試著將其降至超低溫,研究它們是否有著超導的特性,如果這個臨界溫度不是很低,或許可以在實戰中用得上,在武器上加持強大的電流攻擊敵人。
不達,經過多次試驗,她確認這幾種靈金的超導溫度均低于零下260度,超過了正常情況下太陰真水可制造的最低溫度,只有特殊手段才能達到,便沒有繼續研究下去。
誰又能想到,玄鐵居然并不需要極低的溫度,而是能在常溫常壓下,僅受到強磁場的作用,就能化作一種新的超導體材料,在超導領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而且細觀其在強磁場下的情況,能承受的最大電流估計相當驚人,遠遠超過一般的超導材料,不會因為承受了大量電流而強行退出超導狀態,重新出現電阻。
由于進入超導狀態的條件簡單,甚至是它本身在通過電流時就能產生的強磁場,只需將兩根玄鐵導線隔著一段距離布置,就可以通過短時間的磁場長久激發,后續等于零條件維持。
知道超導體的本質與電子的狀態息息相關,趙青推測玄鐵蘊藏的元氣,對電子產生了某種量子層面上的影響,從而初步建立了其內部元氣與金屬原子、電子嵌合的模型;
不過在真實性上,由于沒有檢驗的手段,完全屬于理論假說,大概也就湯姆遜葡萄干原子模型的水平,尚需多次改進。
由于以前看過的知識有限,她不知道玄鐵在超導體的類型中應該屬于罕見的重費米子超導體,其電子由于集體行為具有很高的有效質量,甚至可以超過質子的質量,電子比熱系數和靜態自旋磁化率均超過常規金屬上千倍。
因為外層電子的特殊性,原子的半徑也隨之被壓小,這就是玄鐵的密度如此之高,耐高溫能力格外出眾的原因之一。
更簡單的來說,就是電子特別“重”,其在低溫下呈現出反鐵磁基態,當成分、磁場或壓力達到某一臨界值時,體系則向費米液體基態或超導基態轉變。
而由于元氣的穩固約束作用,起到了等同于重費子金屬在低溫下所受的效果,促進了電子自旋與磁性的漲落,才令玄鐵在外界磁場突破一個臨界值的時候,轉變為了超導材料。
總而言之,在取得了這個重大發現后,趙青立即決定想辦法將其用在不久后的神兵煉制上,并為此設計了一項利用長達上百里的玄鐵超導線纜,從大氣的電離層處導下電流,作為鑄劍爐額外能量來源的新計劃。
而剛才她編織的那根玄鐵絲線,正是該計劃所用的材料之一,到時候將被她用特制箭失發射到上百里的超高空,化為接天連地、引下高層大氣中數十萬伏“雷電”的工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