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說明的是,當頡利的后續兵力來援之后,遠征軍一方就大量減少了突襲的戰術,畢竟對方聯軍中也有著許多不俗的將領,憑借著體量優勢,只要碰巧反擊成功了一次,就會導致對方出現慘烈的損失。
每一個能練到先天的高手,都不可能是愚鈍無知的庸才,對環境的感應力與判斷力必定遠超常人,只要將復雜的招式其中的一小部分成功應用于戰場之上,且確有聲望地位可令手下將官士卒聽命行事,便已算是比較優秀的將領。
而在面對外敵巨大威脅的情況下,各族聯軍中上百名先天好手互相進行了充分的交流,維持著保守型的水邊連營防線,在戰術戰略上幾無疏漏,令人無法輕易突破,再次施展奇襲取得戰果。
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大規模的正面會戰,可以說對已有些缺糧的突厥軍、對希望盡早取勝的安國遠征軍來說,都是他們所認同的選擇。
就像互相約定好的一般,到了日上中天的時分,兩支人數差距懸殊的大軍緩緩向前移動,決定勝負的時刻,在敵我雙方的“久等”下,終于降臨。
突厥狼軍首先發動,施展的是全騎兵的沖擊戰術,西面而來的突擊兵,五千人呈扇形般散開,前鋒的戰士均手持特制的大藤盾,以擋箭矢。
此為胡人最擅長的戰術,第一輪沖鋒陷陣后,便可繞往敵陣各方,從四面八方輪番沖擊,消耗對方的箭矢,削弱對方的戰力。
借著丘陵起伏的復雜地形,他們在戰場上快速機動,時而分散,時而集中,不斷變換陣形,使得敵軍難以捉摸,臻至靈活如神的境界,顯然是金狼軍中真正的精銳。
驟看似是雜亂無章,事實上已把團隊精神和默契發揮至無法勝有法的化境。
注意到這支狼騎所帶來的威脅,統率全軍的主帥李靖并未將作為主力的戰車陣列派出抵擋,而是迅速調動了側面兩個堅固的盾牌陣,讓他們在急劇的戰鼓聲中騰躍而起,瞬息間逼近至外圍布置的拒馬陣百步之距。
隨著鼓聲愈發急促,他們的速度持續提升,緊接著止步抬起巨盾,重重地向下扎入土地中,仿佛要將所有力量凝聚在這一刻,要將全身的力氣都傾注在這雷霆一擊中。
箭矢嗤嗤作響,破空之聲大作,敵騎攻向山崗下左、右兩陣的第一輪箭矢已經射出,而后掉頭便走,讓后方人馬進入他們先前的位置,發動第二輪箭攻,企圖試探并牽制遠征軍偏鋒的行動。
“咚咚咚咚”
箭矢射中重釘盾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雖是遠攻,但箭矢的威力仍難以抵擋。每一聲響都透露出突厥人威懾天下的騎射本領,威脅力極強。
幾乎與此同時,巨盾兵迅速移過了一個身位,在一面面釘盾的間隙處架起了標配的輕型連弩,瞬間按下了發動射擊的扳機,箭落成雨,籠罩了前方五百步的區域。
剎那間,這支突厥騎兵就有數百人墜下馬來,在全隊的多處發生了踩踏的事故,但由于陣型散開且變化富有規律的原因,損失并不很慘重,仍有相當的力量發動反擊。
然而,由于已經拉近了距離,少量特制的箭矢和隊伍中突厥高手全力發出的箭勁,已能強行洞穿厚達數寸的重釘盾,射傷射殺躲在后方的兵卒,令裝備占優的一方也付出相當的損失。
而像這樣的騎兵步兵交戰的場面,在雙方大軍正面展開廝殺,分別以各色旗號、多種音色的號角不斷發出命令之后,已是處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