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的半個多月里,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這片偏遠的荒野之中,仿佛是古老的秘密守護者,等待著被揭示的時刻。
所謂“靈脈”機甲,乃是趙青以魔氣制造“靈根”計劃的一個附屬產品,以管道中高度壓縮的魔氣模擬人形的“經脈”,配合機械動力極強的人型裝甲和得到過驗證的基礎陰陽紋路,起到增幅天人交感的作用。
其制造原理,正是利用魔氣自發吸收天地元氣產生的能量,模擬人體經脈的運行,再通過機械裝甲進行動力放大和操控,從而達到類似天人級高手的戰斗能力。
由于加工技術和發動機大小的限制,每臺靈脈機甲的高度均在兩丈左右,重量可達三四千斤,唯有或移栽初代靈根、或修有長生訣、種魔大法,或邁入天人之境的高手方可用精神波動進行操控,做到正常駕駛。
因此,寇仲、徐子陵,以及歸元等首批被趙青植入初代靈根的先天好手,正是此戰中駕駛這一系列強大武器的成員,在邊塞作為實驗者參與對靈脈機甲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造,從而提高它的性能和可靠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石峽的夜空逐漸被機甲啟動的光芒所照亮。
那些龐大的機械身影在寒風中延伸出可輕易跨越復雜地形的彈簧型腿部,陡然一躍而起,撞碎了外圍的木棚,然后繞過一個大彎,趁著夜色朝著突厥軍主營的后方趕去。
回到五個時辰之后,隨著突厥軍的頹勢漸顯,忽然間,“武尊”畢玄的聲音從戰陣內傳出,字字震人耳鼓,語氣卻保持平和
“安國軍的新式武器上確有獨到之處,幾可勝過我們突厥人的金狼軍,讓本人武尊畢玄深深震動。卻不知在純粹的武學造詣上,你們中是否亦有著與本人正面相斗的膽量”聲音遠遠傳去,震蕩于整個戰場之上。
作為東突厥有史以來的第一高手,草原上最令人尊崇的大宗師級人物,他這一運氣揚聲,遠近皆聞,很多原已受傷倒下的突厥人,一聽武尊之聲,人心大振,傷病亦起,戰場上登時激戰加劇,一片慘烈。
在萬眾矚目之下,身披黑袍的畢玄持矛策馬,伴隨著無數突厥戰斗雷動般的喝彩吶喊,從一直被牢牢守衛的中軍處現出身來,連人帶馬如箭矢般射出,顯露出無可阻攔般的磅礴氣勢。
此矛重九十九斤,名為“阿古施華亞”,是突厥古語,意即月夜之狼。
畢玄年輕時仗之沖鋒陷陣,縱橫草原從無敵手,初出道之際已被譽為“沒有人能把他從馬背擊下來的矛手”,六十歲后棄矛不用,想不到今天不但披甲上陣,且重用此根狼矛。
“阿古施華亞”在天空畫空盤旋舞動,每一次矛尖的盤旋,月狼矛的勁道便添加一重,由緩而快的變成一股旋風,發出“霍霍霍”震動方圓上百丈的破空呼嘯。
毫無疑問,畢玄試圖以當前戰場上堪稱無雙的勇力,取得振奮己方的赫赫戰績,激起突厥軍的破敵之心,并嘗試一舉撕開一條可容重騎兵長驅直入的裂隙,直取對方的心臟部位。
在草原這段時間以來的危急時刻,他在跟趙德言、石之軒等人互通胡漢武學的過程中,實力也迎來了自三十年前戰平寧道奇后的首次增長,且心中戰意恢復到了年輕時縱橫捭闔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