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佛塔間發生的夜戰,以“天僧”與“謝眺”戰至真元大耗、不愿兩敗俱傷而結束,顯出趙青在武學引導微操上的優勢,然而,只不過是輪回世界最初的序幕。
清楚明白未破入天人之界,縱然是大宗師級數的高手,亦能被上千精兵加上幾個普通宗師所圍殺,雙方不約而同地于戰后開始組建起屬于自己的強大勢力,而并未嘗試展開第二次的單打獨斗。
對于由傅采林操控、且受到趙青間接引導指揮的“天僧”來說,他的基本盤自然便是他最初出身的道門,以及新加入的佛門,以及這兩家的信眾;而對于蒼璩、石之軒化身的“謝眺”來說,則是魔門兩派六道的雛形。
借助佛道兩家在朝廷處遠比魔門要好得多的名聲,還算不錯的群眾基礎,知曉原歷史發展方向的“天僧”,運用各種縱橫手段和隱秘的控制之法獲得了大批合作者,整體勢力在朝堂與民間飛速擴張;
短短十數年間,就壓制住了儒家成為了東漢的主流,或者說把原來的儒家幾近掏空化作了自己流派用來掩飾的皮膚,并以朝廷和正道的名義宣傳魔門的罪惡,組織起了一次又一次針對后者的清剿。
不過,雖然在洗白失敗、幾經拼斗之后,“謝眺”于漢朝地域已被切斷了其勢力新成員的源頭,暫時待不下去了,但他很快便作出了率領魔門前往其他地方發展的決定,遷入了漠北、西域等地。
在第一世的輪回中,“謝眺”一共教導出了八位大宗師及以上的弟子,將數以十萬計的胡漢民眾發展成為了魔門的忠誠信徒,且擁有遠比這個數量更龐大的受控制人口,可謂遠遠超過了魔門原歷史的水平;
只可惜,他面對的敵人,乃是因得到大量先進技術后逐步占據了亞歐大陸和北非的新漢,實力遠遠超過前者,縱然“謝眺”裹挾流亡勢力不斷逃竄,仍躲不過敵人追擊的步伐。
百年之后,因抵抗圍殺而損耗甚大的“謝眺”,在接受禪位多年后過度勤于政務的“天僧”,先后壽終正寢,分別對兩大勢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魔門一方,由于謝眺通過種種艱苦磨礪建立了嚴密的組織制度,先讓他的義子謝泊暫代邪帝之位,使得局勢保持穩定,再于很短時間內便通過心靈交感之法找到了謝眺的轉世之身;
然而,在新漢方面,因擴張過快而不可避免地留下來的隱患,在天僧死后后立即連環爆發了開來,貴霜、安息、羅馬叛亂不止,國內的老臣也不再忠于舊主,轉瞬之間,便從所向披靡的巨人變成了危機四伏的病號。
之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愿迎回“天僧”的轉世之身,不想讓宿慧未開的他在歸來后繼續擔任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主要還是因為傅采林治國理政的水平有限。
縱然趙青再能微操指點,傳輸給他數之不盡的引導信息,其人的腦袋沒法一次性裝下太多不熟悉的知識,做不到充分的理解,就像運行內存有限,沒法使用過大的程序一般,自然也不可能達到最完美的狀況。
而本就是虛擬的輪回世界,趙青也沒法像外界那樣憑借著讀心之法了解各種人的好惡忠奸,在指點的水平上亦是削弱了不少,跟其他人已無本質上的差距,難有特別神奇的效果。
一方最開始的基本盤較差,另一方的政治素養較低,不像石之軒那樣精通各種謀略,在數據上也算是平衡,沒有偏向其中的任何一方,屬于基本上公平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