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在大腦深處的靈魂,應該也正是通過這種作用力,對腦電位信號中的多量子相干系統,互相進行頻繁的信息交換,才完成了形神一體的構建。
不過,絕大多數凡人的精神力,在能量上過低,波長也太長,沒有集中控制運用的法門,且缺乏真氣、元氣、龍血這樣的優良介質,便難以跟物質之間產生相互作用。
“π介子?”透過氣泡室看著鉛塊表層逐漸泛起的金色,夏彌似有所悟:“應該就是這樣了,虛π介子這種傳遞核力的粒子,無疑正是元素嬗變中的關鍵。”
在描述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動力學(qcd)中,夸克之間的強力是通過8種膠子的交換來實現的,而核力則并不是基本相互作用,它其實是強相互作用的在核子之間的某種殘余效應。
而在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之間,強核力則由湯川理論所對應的π介子來承擔,這是一種由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粒子,通過吸收、發射π介子,中子和質子實現了相互轉換,被牢牢地束縛在了一起。
不過,因為π介子的質量(273倍電子質量)對于中子質子來說有些過大了,這個過程理論上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從真空漲落中誕生的虛粒子。
根據不確定原理,粒子可以憑空“借來”能量,產生虛粒子,隨后這個能量又必須立馬消失,時間越短不確定量越大。若要憑空誕生一顆π介子所需要的能量,不確定時間量當在10?23秒數量級。
這是個非常非常短暫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不確定原理允許誕生一顆虛π介子。即便以光速運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π介子所能走的最大距離約為10?15米,這也正是核力的作用距離。
而通過降低或增加傳遞核力的虛π介子的不確定性,π介子的壽命將可以被延長或縮短,從而影響到了強核力的有效作用距離。
在這種對于核力的微調之下,原子核內部的一些質子和中子開始重新排列,原本穩定的鉛原子核(pb)可能變得不穩定,而金原子核(au)則變得相對更穩定。
通過精確控制這個過程,令其中的中子、質子脫離或誘導衰變,這種高深的元素嬗變煉金術,便可以使鉛原子核逐漸轉化為金原子核,實現“點石成金”的效果。
參考這一系列的信息,先前那只龍類可以融合核彈頭,在軀體內形成核能器官、輔助戰斗的原理,或許也可從中窺見一斑。
而風王一系的滅世言靈?因陀羅之怒,多半便是涉及到了對虛光子的干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電磁力的作用范圍與效果,比方說形成定向傳播的奇異電場。
“……基本上就是這個原理了。”
趙青大致解釋了自己的設想:“能夠改變原子核的穩定半徑,難怪可以生產出超重穩定核素……只可惜這種壽命干涉的尺度與量級微乎其微,且需永久性消耗精神元素,否則,恐怕能創造出某些了不得的東西來。”
如果能將π介子的壽命延長至10萬倍,使得強核力的力程達到原子的尺度,且能長期維持,那么三體中水滴的“強互相作用力材料”,或許就可以實現了,能夠當成武器和防具來使用。
這種材料的強度至少是鋼鐵的萬億倍,且理論上具備類似于夸克禁閉的性質,單個原子被擊碎后,巨大的核力結合能足以自發創生出另一個原子重新填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