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聽說過,在冷戰時期,蘇聯對金星的探測一直抱有獨特的熱情。”海伯利安解釋道:“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蘇聯實施了多個金星探測項目,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金星"系列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不僅成功穿越了金星那令人窒息的濃厚大氣層,還傳回了大量關于金星表面環境的數據和圖像。然而,在這些看似平凡的科學任務背后,隱藏著一個更為驚人的秘密。”
“蘇聯科學家在金星的云層之下,發現了疑似古老文明的遺跡。”
“起初,一些探測器在接近金星表面時,捕捉到了疑似能量場的波動,它們有規律地分布在某些特定區域,就像是……某種超自然的防御系統,而當"金星7號"正式著陸之后,更是接收到了一次不可思議的通訊。”
“雖然蘇聯人沒有搞懂龍類發出的聲音,也沒法隔著4000萬千米嘗試翻譯交流,但雙方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最普適的數學語言,進行了基礎的溝通,議定了下一次探測器抵達的時間……”
“自此之后,金星探測的真實內容,均遭到了嚴格的保密、封鎖與修改,除極少數人外無人知曉……或許,正是這些外星龍類在后續的幾次交流中,為蘇聯人提供了攻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關鍵線索。”
“可金星的生存環境不是很惡劣嗎?那些龍類為什么要逃難到那里?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大副李維斯質疑道:“跟表面溫度高達四百多攝氏度,硫酸雨不斷肆虐的金星相比,火星顯然是個更好的去處。”
“最重要的,自然是金星離地球最近,重力環境也相差不遠,在尚未探測金星之前,誰也想不到那里會是人類眼中的地犾。”海伯利安淡淡開口:“其次,這可能與金星上更為充沛的能量資源有關。”
“金星雖然表面環境惡劣,但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大氣層中頻繁發生的閃電、雷暴等現象,以及它作為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所接收到的強烈太陽輻射,都可以為太古龍類提供豐富的能量來源……”
“相反,火星的環境顯然要貧瘠得多,因為引力較小的緣故,元素濃郁度也會低上不少……人類以自身條件評判出的環境宜居度,并不一定適用于別的物種。”
“……總的來說,由于極大可能保留了當年的先進煉金術,金星龍族的實力在未來舉足輕重……可黑王尼德霍格,作為"地球之子",只要在地球大氣層內,絕對無法戰勝,但出了保護圈后,一切就未必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