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可以肯定,秦人之所以可以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操控多家工坊的大量匠師,正是因為他們深入涉及到了這條造假產業鏈中,拿捏住了不少人的命脈和軟肋。
根據這些人的供述交代,為了在匠師考核時,評上更高的級別,或者維持原先的評級,想方設法偽造明面上自己煉器的成功率,甚至為此多花材料、浪費資源,請人代煉,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
平日里跟相關的官吏搞好關系,賄賂收買,工坊內部拉幫結派,排擠異己,各種勾心斗角、蠅營狗茍,亦是屢見不鮮。
畢竟,只要匠師的評級越高、聲望越大,他的產品自然賣得越貴,更加受人追捧,反正大多數買家是沒有能力分辨好壞的,表面上差不多就行,完全可以用“契合度”等托辭忽悠過來。
這就有了巨大的可操作性利潤空間,足以形成品牌效應,彌補上為此所耗費的錢財,以至于讓不少心思活絡的匠師因此賺得盆滿缽滿,名利雙收。
相關的造假作偽手段,幾經迭代升級,也逐漸成為了一門極其復雜高深的技藝,涉及到諸多元氣變幻與符文構造,堪稱開創了一條新的煉器道路。
而工坊所坐擁的匠師實力越“雄厚”,自然也越能得到朝廷和軍方的重視,拿到重點研究項目,優先獲取大量的煉器資源與長期性的符器訂單,有資格招收更多可供壓榨的低級匠師、學徒與幫工。
至于匠師評級考核的日益嚴格,實是相關官員為了博取政績,以及私下謀利的一種手段——想要晉升評級或者維持原有評級,總得出點“血”吧?
整條利益鏈上的大小蠹蟲,都指望著借此大撈一筆呢。
更有甚者,靠著服用產自于秦境的一些特殊丹藥,短時間內強行提升技藝,勉強評上高級匠師,而后水平跌落,卻為了維持評級,不得不持續服用丹藥,并向秦人提供機密情報,以換取所需,徹底淪為了敵人的走狗與棋子。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太“懂行”、不會“來事”的匠師屢遭排擠,難以忍受惡劣的環境,辭職不干,被秦、齊、燕三朝或地方權貴門閥招攬而去,帶走了不少先進的煉器技藝與經驗。
這般看來,上次楚帝突發奇想,組織開辦的軍用符器公開競標大會,讓軍方符器訂單的選擇與采購放在了明面上,以質量和性價比說話,進行一定程度的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反而是在無形之中,打破了某些工坊對朝廷供貨渠道的壟斷,動了許多人的奶酪。
這或許也是此番事變中,有人里通外國,煽動、串聯大量匠師趁機作亂的一大緣由。
本是創新變革之舉,卻成了引爆諸多問題、讓不少匠師鋌而走險的導火線!
昔年大幽王朝煉器技藝貫絕古今,軍力鼎盛之極,強大修行者無數,隨便拿出一項來,到現在都是傳說級別的存在,結果仍難逃滅亡之禍,由此事而度之,恐怕也是跟其內部腐化脫不了干系。
“真是……烏煙瘴氣,不堪入目!老夫平生所見之齷齪事,加起來也不及這一日所聞!”
聽著這一條條觸目驚心的罪行,一樁樁駭人聽聞的案例被揭露出來,姬天雪怒極反笑,眼中閃爍著寒光:
“我原以為,只有那些朝堂上的政客才會玩弄這些手段,沒想到我們煉器界也淪為了這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