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陰陽兆算發出尖銳蜂鳴,投射出的頻譜圖上躍動著鋸齒狀波形,“距離約九百八十億公里,質量約為地球五點三倍,表面溫度零下二百二十六攝氏度,光譜類型甲烷吸收主導……”
空氣突然發出琉璃碎裂般的脆響。
趙青心中微震,清晰感受到有某種極寒的元氣正順著射電陣列反向滲透,天龍分身的龍角尖端竟開始凝結出六棱柱狀的玄冰。
“一顆冰巨星?這個距離,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
她感知著那道寂滅苦寒的意境,心中飛快閃爍著種種推論,天龍分身的龍角再度迸發出刺目藍光,于是,天然星斗陣圖開始逆向旋轉,將反向滲透的極寒元氣轉化為可供解析的頻譜波紋。
“深空聚焦模式下,光譜主峰波長477納米,次級吸收峰出現在890納米與1.3微米區域……甲烷與氨冰的混合物,還有微量乙烷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振動特征。”
“啟動陣列冗余模式!”
她心念變換之際,主殿外六千四百柄銅劍驟然齊聲長吟,劍脊游走的云雷紋宛若脫離金屬表面,在空氣中交織成覆蓋整個章華臺的立體雷網,把從天而降的寒潮導向云夢澤方向。
水面炸開直徑超過三里的巨大冰花,四道水龍卷監測網瞬間被凍結成通天冰柱。
但正是這刻意制造的元氣宣泄通道,讓趙青捕捉到了更多關鍵數據——冰巨星散發的引力擾動在凍結過程中呈現出獨特的螺旋衰減模式。
“質量分布呈現明顯的分層結構……”
她凝視著陰陽兆算投射出的引力透鏡模型,“核心區密度約2.3克每立方厘米,向外逐層遞減至0.5克,這不符合常規冰巨星的流體靜力平衡狀態。”
“黃道坐標系偏移量校正完畢……目標天體軌道傾角17.8度,近日點約兩百八十億公里,遠日點超過一千兩百億公里。”
真正讓趙青微訝的,是頻譜儀捕捉到的微弱脈動——每隔十三分七秒,冰巨星散發的元氣波動就會出現0.03%的周期性衰減。
“引力擾動源存在次級震蕩……”
她揮袖掃過凝結著霜花的星空投影,將焦點移至冰巨星外圍數萬里處,“至少五個質量超過冥王星的衛星,還有數以十萬計的碎片環——等等!這些衛星的軌道共振比例……”
當趙青將冰巨星及其衛星的軌道參數代入洛希極限公式時,計算結果顯示出驚人的矛盾——這些天體的距離早已突破潮汐撕裂的臨界值,卻依然保持著穩定運行。
“除非……”她突然轉身望向正在融化重組的云夢澤監測網,“是生物基質加固!”
“這些衛星內部多半存在某種自修復型生物結構——類似樹木根系卻更加接近菌絲網絡,能夠通過吸收潮汐撕裂產生的能量實現動態平衡!”
這個念頭如同北辰星光劃破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