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己、忘形、忘界,而后天人既離又合……及至形骸之執盡去,乾坤之辨亦泯。界域之壁,皆自心起,能破能立。忘此虛妄隔閡,方知存身之所,不落于內,亦不落外,亦內亦外,非內非外……”
趙青的意念在大日核心處無聲流淌,進一步推演完善著法相運用的各種方式。
雖然只是剛剛邁入下六氣境,不過靠著渾厚的根基與早已悟透的“離合”之境玄妙,竟成功在清濁始分、三才未立前,便掌握了這一關鍵手段。
所謂法相,不過是領悟虛實變化之道,煉虛成真的一點應用,生滅循環、物我交融罷了,于她而言早已超脫了刻意營造的層次。
“生、長、化、收、藏”,此為法相修行的五個次第,困擾難住了無數在下六氣境中踽踽前行的修者,需要上百年的苦參與感悟方能逐步觸及。
可在當前的趙青眼中,它所涉及到的諸多玄奧變化,卻根本不算什么難題。
縱然有著內宇宙尚未穩定的限制,也已完全掌握了“生”之階段的運用,接下來的四個次第,亦只待時機成熟,便能一一綻放。
實際上,生、長、化、收、藏這五化,主要是變化順序上的先后之別,修行難度倒是差距不大,且并不需要徹底悟通方可晉階,通常“生”之階段小成,就已有了初步運用“長”的資格。
達到“藏”境入門卻未能把“生”修至圓滿者,亦是多有前例。
若以現下顯化的大日法相為例,無形藏于熾烈的有形之內,磅礴的有形卻始終化育于無形的根本道意之中,有中藏無,無中生有,拒絕單向釋放,而是雙向流通,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便蘊含了“生”之境的真諦。
具體的來說,投映與維系已盡臻“生”之玄妙的法相,根本無需消耗任何能量,甚至除了要微微動一下念,連精神上都毫無耗損。
實際上,它本質上已成為了天地間法理、諸多元氣法則的一部分——而一塊巖石放置在地上、一顆星球散發著引力場、電子繞著原子核如云霧般運轉,又何曾需要刻意維持或消耗什么
它們只是遵循著既定的規則,依循著某種層面上的邏輯與慣性,自然而然便可存在。
這就跟此界修行體系中,某些僅需六境即可借本命物運使而出的法相手段,還有另外類似的、也被稱為“法相”的場域技能,做出了相當明顯的區分,不可混為一談。
然而,雖說趙青當前的法相,似乎已融入了外界天地的“正常”活動之中,跟放置了一顆實體的微型恒星沒什么兩樣,但它當然也可以被足夠猛烈的外來攻擊所破壞、摧毀,大日核心亦隨之熄滅、消亡。
尤其是,像拓跋無愁的劍意那般,出招時裹挾著元氣法則之線構筑的勢場。
不同的法則力量互相碰撞時,會侵蝕、會干擾、會令對方的結構變得不再純粹,產生“稀釋”,導致效能衰減,乃至于徹底湮滅。
為了阻止、逆轉這一過程,理論上,趙青將不得不額外運使精氣神,對法相進行修補,否則構筑大日的元氣法則出了問題,她內宇宙中高懸的太陽亦會同步受損。
但理論畢竟只是理論,實際的情況,卻是她依靠著大日法相內外均籠罩著一層可單向篩選、過濾、轉化元氣法則的天地胎膜,根本不會被低于一定程度的法則之力侵染,把敵方攻擊的這一組成部分從頭到尾隔離在外。
也就是說,沒了元氣法則層級的交互,雙方只剩下了樸實無華的能量對拼。
看上去還挺公平,可趙青卻真心實意地表示,自己這邊其實開了個“鎖血掛”:每當太陽法相投映顯化而出,它都會連帶著生成磅礴之極的內能。
即表面約6000k,核心1500萬k的太陽之氣,所蘊藏的龐大熱量總和。
若是這部分熱量被消耗、大日降了溫,只要她念頭一動,便可刷新回初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