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天地何其廣博?日月星辰是天地,山川河岳是天地,飛禽走獸是天地……”
“那么,這由人心智慧所創、符紋元氣所鑄的‘天鳶’,其對元氣、對光影、對磁波、對能量形態的精妙運用,難道不也是這浩瀚天地運行法則的一部分?不也是‘道’在人間的一種顯化,在特定條件下的演繹嗎?!”
“它們的設計理念、運作原理,同樣是‘道’的碎片,是值得修行者去觀察、去解析、去吸收的‘他山之石’!擷取其中的閃光之處!”
“人造之物,亦是天地萬象之一隅,若詳加梳理,進一步細觀分察,便又能知曉構造組成了它的諸多‘子系統’……”
“微渺聚而生宏闊,點滴匯而成江海……小至一枚符紋的刻劃,大至這‘天鳶’戰機,乃至一國一朝的運轉,皆是如此。”
“無數個子系統嵌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精密協作,最終匯聚成一個龐大的‘總系統’,發揮出了遠超個體簡單疊加的偉力!”
“修行者參悟大道,心游遍歷,從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中見微知著,此為‘還原’;亦需統攬全局,觀山河社稷、星辰運轉之磅礴氣象,此為‘整體’。二者并非割裂,而是相輔相成,如同陰陽輪轉,缺一不可。”
“彼此交融之下,方能于紛繁萬象中,提綱挈領,執一馭萬!執兩用中,方得真諦!這便是‘系統工程’之論!亦是‘綜合集成’之法!”
“今日我要教授爾等的,正是此種思維方式——不囿于物,不拘于形,以道觀物,萬物皆師!而后煉其本神,繁簡歸一!”
“這很容易理解,”找對方向后,拓跋無愁當即悟通了趙青的講述,發覺了自己先前的狹隘,并緊接著補充道:“真正強大的修行者,他們為了彰顯境界與元氣領悟,所留下的得意手筆,往往不亞于自然奧妙,堪稱神跡。”
“在過往的數千年里,修行者世界從最初簡單的呼吸吐納、吞吸靈氣,再到凝聚真元、煉出神念,逐步戰勝了原先人類根本無法對抗的猛獸,甚至覺得這世間再沒有其它生靈是自己的對手,便追求起了‘逆天’的突破。”
“化不可能為可能,在一件人造之物上創造屬于自身的規則,寄予幾多心血,讓后世有緣者得之,觀而悟道,亦是常事。”
“曾經有個古老的傳說,一位新崛起的絕代強者想挑戰老一輩的至尊,先禮后兵,來了場論道:前者一指崩裂大山,將一座峰頭轟飛打入域外虛空,成了環繞天地的一顆流星,神焰燃燒數晝夜不息,昭示無上神通;
但后者卻只是淡然起身,露出了他方才所盤坐的一塊青石,飄然離去,惹人費解。”
“所以是前者不戰而勝、驚走了后者?”戰摩訶適時追問:“還是那青石有異?”
拓跋無愁點點頭:“那塊青石本是凡物,再普通不過的礫巖,可在流星飛縱的這幾天里,竟悄無聲息間變化成了堅不可摧的不朽結晶,任何元氣難侵,讓挑戰者琢磨良久,終自愧弗如,主動宣揚起了他的敗績。”
“很多年后,這塊石頭幾經輾轉,又被一名天資橫溢的年輕人所得,闖出了幽朝八部神將之一的名號,昔時之法重顯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