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會動,”趙青揮了揮手,無數細密的赤金色箭頭驟然涌現,插入了最中間那條蜿蜒如龍的經向環流:“就像這‘赤道高靈壓帶,受星辰自轉與日照不均驅動,自西向東奔涌不息,乃馭使低層大氣元氣之主軸。”
“受太陽直射點季節性的南北移動影響,它也會自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擺蕩,冬至在南緯二十三度半,夏至在北緯二十三度半,春秋二分則過赤道,從而進一步干涉其余八條主天脈的運行——不計極點的渦旋。”
“它們每遷移到一域,便帶動上空水汽與元氣形成‘回流’,分裂出千百條次級天脈,激起陰陽靈壓鋒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直接決定了低層大氣元氣富集區的分布與流向……”
“何為靈壓?何為鋒面?”她提問。
“我曾聽聞,修行到達一定層次后,身體的內氣和身外的天地元氣就會產生可觀的壓差,需要花費額外力量方可吐納、凝練。”
戰摩訶也思索著道:“而七境搬山的宗師,想要把如山般的元氣壓縮至真元之內,亦循顯此性。”
“把大量真元灌注入一個密封、絕靈的容器,可以把后者撐爆炸開;把大片區域的空氣抽離,讓修行者處于其中,其人便會覺得真元有著向外逃逸的趨勢,極易失控……”
“修為越高,修行速度卻無法像力量、真元容量上限那般大幅增長,以至于破境時間越來越長;成群結隊的低階修行者,可以反向爭奪宗師附近的天地元氣,也是這個原因。”
“正確!”
趙青點了點頭,隨手掏出了幾根氣壓計和相似的另一種儀表,遞給眾人供其玩耍,下定義道:“靈壓不止是修行偶爾提及的概念,更是可實際測量的客觀數值,代表著元氣自發流動趨勢的強弱。”
“跟一般的空氣和氣壓不同,靈壓不僅取決于元氣的濃度與環境溫度,還深受‘活性’這一因素的調控:簡單的來說,就是陽屬性元氣在炎炎夏日下,活躍度升高,雖因高溫氣壓下降,濃度亦變低,可總靈壓卻是大漲。”
“陰屬元氣則恰恰相反,于雪原冰川中不但更為沉凝、濃度上升,活性亦隨之攀高……”
“天脈行氣,罕有土行,皆為金、木、水、火之象,對應著少陰、少陽、太陰、太陽,能令其激發、活躍的征候,各有其傾向、德化、政令、應象,比起單獨的陰陽兩儀之別,又復雜了不知多少倍。”
“考慮到天地寰宇之中,元氣的種類浩繁,可不斷細分,最終以十萬、百萬計,完全就是個混沌無序的系統,世間并不存在一種能徹底描述它們內部特性的理論,但從波與場融合的整體視角,依舊可以歸納、解析……”
“理論上,每一類元氣都有著獨立的靈壓,可在區域性元氣法則的束縛下,通常僅陽性鋒、陰性鋒可具備大尺度上的意義,所謂靈壓鋒面,就是這兩種靈壓的等值線高度密集的、傾斜的交界面,一個狹窄的過渡帶。”
“聽上去很容易理解,”拓跋無愁試了試手中的靈壓計,不由得感嘆:“只是把修行者出手時帶動的靈壓變化,尤其是刀氣、劍芒,給放大到了自然氣象的角度。”
“靈壓鋒面兩側,往往盤踞著兩個法則傾向性迥異的元氣團,比方說,冷干沉凝的陰屬團塊與暖濕輕浮的陽屬團塊,又例如,一冷一熱兩個陽屬氣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