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下三百多米,並非預想中的黑暗深淵。
無數自發光的浮游生物和水母構成了天然的底光,映照出巨大海山的嶙峋輪廓。
那些海山呈現出曼妙而奇異的分形結構,有的宛如初生小鹿嬌嫩茸角的無限放大與復刻,有的則如同展開后足有足球場大小的巨型蘑菇群。
更有甚者,巍峨如山岳,細節卻似歷經風霜的古老城堡,莊嚴而神秘。
更令人驚異的是,海山上覆蓋著大量類似樹木的巨型結構,它們並非植物,而是某種巨大的、活著的濾食生物。
成千上萬的細小如瓣般的觸手在這龐大生命建筑群上緩緩搖擺,隨水流搖曳生姿。
偶爾,這些“樹木”會噴吐出強勁的、深綠色或墨藍色的粘稠水流,如同雌株雄株們,在進行著一場無聲而宏大的授粉儀式。
“識別環境生物群落…大量個體形態與震旦紀古生物化石記錄高度吻合。加尼亞蟲的分形分枝結構、三星盤蟲的三輻射對稱體態、狄更遜水母的葉片狀形態……甚至有一些疑似更古老的埃迪卡拉生物群特徵。”
“這片海域……是一個活著的古生物圈落遺存,或者說,一個被龍血力量強行喚醒、定格在某個古老地質年代的生態窗口。”
ai版芬格爾調動資料庫,給出了分析報告:“它們有相當一部分,是阿瓦隆大爆發前后的產物,早已滅絕了幾億年……”
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聯想到了北歐神話中那道最初的“金倫加鴻溝”:
在世界被創造之前,沒有天空沒有大地,空間中瀰漫著濃霧,霧中橫亙著鴻溝,一邊是火之國穆斯貝爾海姆,一邊是霧之國尼福爾海姆。
烈焰與寒氣交織處,誕生了霜巨人之祖尤彌爾和巨大的母牛歐德姆布拉。
歐德姆布拉舔舐冰雪和鹽巴生存,尤彌爾吃它的乳汁活著。
卡塞爾的教授們曾推測,金倫加鴻溝或許正是指代深海中的巨大裂谷。
神話中這里誕生最初的生命,可能暗喻龍族文明正是從類似的環境孕育而出。
“看來,我們找對地方了。”趙青輕聲說道,“生命的原初之湯,亦是……歸終之巢。”
照明燈的光斑掠過那些緩慢舞動的古老生靈,投下巨大而扭曲的影子。
“快到了。”
“小施”同步著導航數據,確認了最終的坐標:“應該只剩下十幾公里了……呃”
話語未畢,全艦的燈光,包括所有儀器屏幕的背光,在一瞬間徹底黑了下去。
不是電力中斷,而是某種更根本的“存在”被短暫剝奪,仿佛墜入了絕對的虛無。
這黑暗僅持續了剎那,或許連半秒都不到。
燈再次亮了起來。
但燈光照亮的,根本就是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