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放出幾十只探測機甲蟲,分散快速鉆進深洞,四處尋找疑似“金星火巖獸”蹤跡。可能是巨大的聲響,嚇住了地下生物,這一次沒有出現探測機甲蟲損失情況。
幾名地質勘探技術人員,根據從不同方位傳回的圖像與坐標信息,按照各自分工,開始繪制地底多維立體圖示。
2位暗能專家登上鉆探隊的大型運輸飛碟,在一間信息監視中心,緊盯著不斷合成的完整通道圖,未發現任何有關疑似“金星火巖獸”圖像,心里不免開始擔心起來。
不過,旁邊的地質專家,通過拍攝圖像分析,斷定這絕非地殼運動自然形成,肯定是有意識挖掘出來的通道,且帶有一定的功能性。
1個小時后,12條井洞大部分探測機甲蟲返回地面。
2個小時后,地底多維立體完整通道圖繪制完成,依然未見疑似“金星火巖獸”圖像。
地質專家指著投影出來的全息圖像,對2位暗能專家,做出詳細解釋。
“你們看,這是一個直徑2公里的2層結構地下通道圖,天然幾乎不可能形成這么巧合的布置。”
“我們先看下層,這是一個相互沒有完全連通的布置,共有2個高約15米、寬約5米的半圓主通道。”
“其外圈邊緣有1個深坑,與內圈通道不直接連通,有1條巖層夾縫小通道連接火山巖漿,填滿了高溫巖漿。”
“再看上層,與下層相隔高度約20米,有2個半圓主通道,外圈有1個光滑的斜道通往下面巖漿坑,估計是地底生物排泄物通道。”
“上下2層主通道又與無數小通道相連,曲折彎繞,寬窄不一,多處都向外擴大,有形成第3個外圈主通道的趨勢。”
喝了口水,地質專家潤了潤嗓子,點擊一處圖標,微笑著接續
“2位專家請看,上次5只探測機甲蟲,從外圈進入迷宮通道后,因通道彎曲磁場干擾,信息無法傳輸,可能被未知生物先后拍成了碎片,扔進了漿坑,僅發現部分殘骸。”
司空臺旻疑惑道,“請問專家,未知生物挖掘了這么多通道,這些土壤到哪里去了,難道說被它們吃掉了”
地質專家向他翹起拇指“后生可畏,讓你說中。
大家看,所有通道墻壁凹凸不平,明顯有過啃噬的痕跡。
說明未知生物,就是以地底土壤為食,維持生存需要。
唯有這個原因,才能解釋為何未見堆積的土壤。”
地質專家點開另1份分析數據,笑著道
“這個區域的地底雖然與巖漿相鄰,但外圍三面是堅硬的巖石,發揮了隔熱保濕作用。
里面的土壤含有少量的水分,以及遠古深埋變質植被、少量稀有金屬、微量活性元素,為未知生物了最低生存所需。”
地質專家話音未落,旁邊的監控大屏幕上,有一小塊畫面紅光閃爍,伴隨提示音響起。
眾人扭頭一看,個個眼睛瞪圓,面露驚喜若狂神色。
監控人員趕緊放大小畫面,讓其占據整個屏幕。
這是來自10號井洞,蹲守在地底極限傳輸點的探測機甲蟲,發回的即時圖像。
只見鏡頭視頻畫面里,1只全身覆蓋暗紅色鱗片、四足著地的鱷魚樣生物,正在與探測機甲蟲對視。
5秒后,未知生物翻動覆蓋厚厚膜片的紅豆眼,伸出閃耀金屬光澤的寬厚鱗爪向下拍擊。
“哐當”聲響中,畫面戛然而止。
s圓月應景多幸事,求一票。,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