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光子通信”裝置,穿梭戰碟建立短暫聯系,同樣接收了專用飛碟采掘飛碟發來的海王星探測資料。
經過分析,兩顆氣態行星的表現相差無幾。
金屬氫、磁極變化情況相似,很像是兩顆更加年輕的行星,就連軌道都仿佛一致,可能是太陽系發展不久的新行星。
穿梭戰碟繼續向太陽系外圍前行。
端木云柯、司空臺旻開始針對性研究這兩顆氣態行星的特殊之處,探索太陽系低溫行星的暗能變化。
第七天,飛越了395天文單位距離的穿梭戰碟,終于抵達柯伊伯帶。
這里的溫度非常低,測定的溫度值在203c左右。
除了冥王星、谷神星和鬩神星等部分矮行星受恒星引力影響能夠運轉外,很多的小天體以及隕石塊要不速度很慢,要不凍在了虛空中,似乎連虛無都要被凍結住了。
為防止意外,穿梭戰碟降低了速度,開啟了磁場保護層與粒子發動機熱能循環。
如果溫度接近絕對零度,還需要最后釋放少量暗能以激活周圍凍結暗能,提升虛空溫度便于航行。
兩位暗能專家運用星際玄奧的“正暗物質容斥定律”,在公式計算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奇特的現象。
得出的結果也讓人非常振奮,讓他們再次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接下來,只要驗證發現的8個“正暗能量疆界”點線確定存在,就真有機會破解宇宙母石的謎題,揭開這個原物質的神秘面紗。
第九天,穿梭戰碟以較慢的速度,花費了2天時間,終于沖出了柯伊伯帶的密集碎星體區域,來到了更為寒冷的太陽系外圍星空。
在這里,透過穿梭戰碟高精度掃描儀,可以隱約捕捉600au天文單位外恒定公轉的“行星九”,證實了地星近百年來一直研究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確實存在。
根據這一真實的發現,兩位暗能專家首次確定其屬于一個巨大的固態行星,并非地星科學家觀測認為的氣態行星。
同時掃描數據證實,其質量為地星的13倍,與地星科學家推算約為地星10倍的結果也有較大出入,從而從本質上推翻了先前的認定結論。
按照星際間的約定俗成,對首次證明本質真實的新星體,科學家有權對其進行命名。
端木云柯征求司空臺旻意見后,將其正式命名為“柯旻星”,歸屬到太陽系行星行列,正式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圖像分析數據顯示,這顆巨大的行星,因為靠近太陽系的邊緣光圈罩,稀薄的大氣層反射出多色光,顯得分外的美麗妖嬈。
243c的外層低溫,讓它看起來活像一個“冰山美人”。
它所經過的公轉軌道,附近已經不見大小星體的蹤跡,想必早就被它俘獲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圍繞它旋轉的2顆衛星,也特別的大,足有地星差不多大。
全部由堅硬的巖石經組成,表面覆蓋著冰冷的亮光層,檢測結果屬于干冰結構。
因為距離太陽太過遙遠,經過測算,它繞太陽轉一周要花上17萬年。
而它的自轉時間,相當于8個地星日。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