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殘酷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斯特勞爾家族探險團隊成員穿戴太空服,跳出飛碟艙門輕盈地踏上堅硬的礫石土地,按照昨晚擬定的行動方案,開始用太空運輸車搬運一體機。
三個月的培訓,他們基本掌握了設備的組裝程序。
在維修機器人的協助下,一天時間就能完成安裝試機運行。
卡綞斯特勞爾與卡金斯特勞爾2人帶領團隊10名成員,負責設備安裝、調試運行、分離檢測等工作,通過公共頻道不停地語音交流協調,忙得不亦樂乎。
火星地表溫度很低,穿著太空服都會感覺冷,很少會出汗。
重力只有地星13,搬運物資輕松不少,勞動強度不大。
卡伯斯特勞爾則帶領2名鉆探成員,手持激光切割機,在附近堅固無比的巖石崖壁上開鑿洞窟。
準備將帶來的新鮮蔬菜、新鮮肉類、熟食袋裝食品,甚至部分藥品等統統擱置在里面冷藏,充分發揮火星低溫、無菌、缺氧的天然條件,當成超低溫冰箱使用,大大節省飛碟的能源消耗。
醫護人員也沒閑著,一邊關注氣象預報,一邊準備早餐,當起了臨時的伙夫。
梅蘭因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未參與具體的作業活動。
這不在她的職責范圍內,隨便用了點方便食品,向卡綞打過招呼后,駕駛飛碟向西飛行。
首站對太陽系第一高峰,地表高度24千米的奧林匹斯山脈懸崖斷層進行探測。
飛碟掃描儀呈現出來的影像,清晰地看到那直入云端的光禿絕頂,高達6千米的斷崖式山腳絕仞,讓人體會到這座大山猙獰雄奇。
梅蘭因繞著整座山脈轉了2圈,重點收集完礦產檢測數據,繼續向高度177千米的阿爾西亞山前進,對其直徑大約116千米火山口深入探測,找到了大量暴露的普通金屬礦物,資源非常豐富,可惜價值不大。
隨后來到塔爾西斯高原最北邊,對基座寬達1600千米的亞拔山,136千米直徑火山口進行探測。
發現了兩座山多品種礦產資源,完全處于無主開發狀態。
一路飛行,一路掃描,一路觀光。
梅蘭因領略了這個小型固態星球的瑰麗奇景與寂寥無聲,心頭的感慨難以言表。
從火星北極,飛到火星南極,梅蘭因終于看到了不同凡響的一面。
火星亙古未變的顏色,突兀地發生了轉換。
那種半透明的干冰蓋子,遠遠看上去就像灰白色的紗帽,給這個冷漠生硬的星球,帶來了一絲精彩與生動,不至于產生視覺疲勞。
水,真的有水
反饋的數據,明確地分析出了水分的存在,證實火星可以滿足極少數人長期居住的關鍵生存條件之一。
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要想開采取水,難度同樣不亞于探礦挖掘,成本應該非常之高。
梅蘭因沒再停留,駕駛飛碟沖出火星大氣層,輸入地星坐標,啟動自動巡航,向著回家的角度高速行進。
新的計劃實施,太多的事情等待她回去布置,不能耽擱時間。
然而,就在她回家的途中,地星這片飽經滄桑的大地,再度燃起戰火。
亞西地區,在交界線兩側,長寬近千公里的劃定范圍內,fa聯盟軍隊,與不服歸順的y國,展開了一場聯盟核心政權之爭。
聯盟主權爭奪,戰爭初起。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