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準備時間太短,行動太過緊急,一切都還未成型就已經展開。
城市地下管網太狹窄,無法藏匿大量人員物資。
已有的防空洞雖說早就被間諜查明,卻也只能當成臨時避難所,總好過在地面任由敵人欺凌。
面對這種集群式打擊,只見飛彈不見人,軍人最是無奈,只能被動等待。
fa聯盟接續力量相對強大,貫徹盲目的轟炸方針,圖得就是一個概率。
反正聯盟一方資金雄厚,彈藥充足不懼浪費。
萬一有個機緣巧合摧毀地下掩體,形成大批量傷亡,就非常值得了。
這種邊戰邊修邊應變的方式,在兩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使得戰爭更加捉摸不定。
月日,凌晨時分。
戰爭持續了一天一夜,雙方一直采用炮火對轟,傾泄彈藥發泄怒火,誰都不敢擅自出動地面部隊越界戰斗。
地面基本是炮彈的天下,地下的布局撲朔迷離,相互都不知道在準備著什么手段。
傷亡數字,因為通訊始終處于停頓或半中止狀態,一時間無法準確統計出來。
短距依靠有線通信,長距則需要點對點連接,逐個反映情況才行,拖慢了上報進度。
地星總署也沒急著催促,根據掌握的戰場局勢,清楚第一天是絕對不會出現巨大差距的,所以顯得很是寬容。
南部伯拉河兩側,分界線中部、北部的數個接壤區,地表陷入短暫的停歇。
地下活動頻繁,似乎都在挖地道,準備進入對方防御陣地。
突然襲擊,成了接下來戰術選擇。
fa聯盟一方控制的地盤,北部賽克馬小鎮。
隔著公里寬布滿地雷鐵絲網的分界線,與對面倉庫群落遙遙相對。
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地方,地下竟然駐扎有000人的部隊。
這支部隊按照上級的指令,正在此處集結待命。
準備今晚打通最后十幾米地下通道,從尚未破壞的地雷陣后方冒頭,實施突襲滲透,占領部分地區并扎根待援。
隨著挖掘技術的進步,地星本土開發的挖掘機器人,能夠利用塊狀切割法掘進土方。
地下打洞技術,只要不是遇到難啃的堅硬巖石層,基本達到低噪音、高效率、推進快的要求。
在某種場合,使得地下行動更富有神秘感。
利用將近0個小時的轟炸掩護,fa聯盟軍隊趁機啟動這一預備方案,實施了“釘釘子”戰術。
另一個方向,駐扎在暗堡的y國000名軍隊,并未挖掘穿越分界線通道,而是利用一名異能者的精準感知,配合儀器監測,知曉了對方試圖偷襲的陰謀。
將計就計,守株待兔,就是他們此刻正在做的事情。
幾臺小型輪式一氧化碳高壓噴射槍,靜靜地對準越來越近的輕微振動方向,等著發出致命的窒息沖擊。
這種氣體,不在禁止使用的毒氣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