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戰事失利,按照軍法條例,他已經連降兩級貶為副旅長。
身旁的火爆旅長被貶為團長,其他參戰軍官命運大同小異。
好在還有點人馬,這只是初步懲罰。
如果接下來的反擊失敗,他們一干軍官將直接貶為士兵,效命前線作戰直到戰爭結束。
這就是聯盟制定的戰爭法則,權責獎罰分明,勝敗榮辱與共。
之所以不會等到戰爭結束再審判,因為到那時核心政權是否更替都無法預料,戰后處置就可能成為笑話。
毫無疑問,蘇黎素余部戰斗人員1900余人,作為了此次反擊的沖鋒主力軍,負責奪取小山控制權,拿下制高點。
針對y國在第12區的兵力大致分布,為了趕在最近的增援部隊之前,奪回賽克馬小鎮地面控制權,反擊時間定在了晚上8點。
為了分界線的這處要害,雙方即將再次展開殊死搏斗。
雙方力量懸殊,對于沙赫爾來說,又是一次嚴峻考驗。
2月3日,晚上7點。
按照沙赫爾的命令,離此最近的后方暗堡方向。
從未露面的20輛主戰坦克、5輛彈藥裝甲車,先是向西南快速移動,緊靠著山林經過村莊,緩慢繞過倉庫群廢墟,抵達最靠近鐵絲網與雷區的分界線東側。
25003500米射程大約可以覆蓋小鎮東部區域,算是半個援手吧。
這種現代普通坦克炮,在遠程為主的區域作戰中,一直屬于雞肋性產品。
目標太大,且沒有多少距離優勢,頂多在攻防戰中發揮不錯的效果。
經過數代改裝,摒棄了小而短的規格類型,充分利用高初速、長身管的加農炮優勢,演化成穿甲彈、全裝藥殺傷爆破榴彈和減裝藥殺傷爆破榴彈的專用工具,成為敵方運輸裝甲車的克星。
沙赫爾用它的目的很簡單,在小鎮地面失守后,用來殲滅和壓制敵人的坦克裝甲車,或者摧毀敵人的火器與防御工事。
與之同時,近200名士兵,趁著剛剛染黑的夜色,攜帶暗堡所有的30門山炮,以及無數彈藥,悄悄運抵防御堅固的村莊。
留下60名炮兵之后繼續通過倉庫群落,增援小鎮駐守部隊。
帶隊而來的參謀,同時帶來了前線指揮部的嘉獎令與一紙軍令。
嘉獎令當然是好事,全體參戰人員榮立集體特等功,戰后頒發榮譽勛章。
沙赫爾指揮若定,功勛突出,破格提升為少將,等于從中校跨越上校、準將,連升三級。
利比拉少校、伊斯坦少校英勇善戰,殲滅大量敵人,立下驕人戰功,破格提升為上校。
其他層級的軍官,全部提升一級軍銜,稍后根據詳細報告再做增補。
這個集體特等功實屬正常,但個人獎勵有些出乎了沙赫爾的預料。
原本以為最多升兩級,沒想到后方如此重視鼓勵,估計是自己中了躍出分界線的頭獎。
i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