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良沒再乘車,一路步行,穿過大街小巷,在完成手頭工作的同時,放松全身隨意觀賞春天風景。
偶爾與坐街的老人閑聊幾句,逗笑比他少不了幾歲的孩童,觀摩人工勞作的韻律,體驗人世百態,感悟生存意義。
斜陽西下,不知不覺間,來到了曼特勒的西南部木尼佛塔。
老遠,牧良的精神磁場,就活躍開來。
一種至圣至誠的親切感,重現心頭,與紅宮的感受十分相似。
此時游客稀落,香客虔誠,佛號漫宣。
感動之余,牧良在塔樓外專售點,重金請了一尊玉佛,抱在懷里,向里間行去。
找到佛塔主事,出示他巫月教圣子的宗教文牒,驚得主事趕忙起身相迎,互施本教禮儀宣示友善。
主事接過玉佛,示意引路僧人拍照留存,以表尊重。
然后打開保險箱,取出一個半尺長高的黃花梨木盒,按下開關露出里面的鍍金佛像,贈予牧良作為回禮。
隨后拿出2份互贈協議,各執一份存檔。
宗教禮尚往來,不分貴賤,不論價值,一切隨緣。
牧良提出參拜佛祖像,感悟佛門真義,通連兩教的淵源神學,達至精神的共度境界。
主事聽過這位巫月教圣子,與藏傳佛教的深厚交往,心下已經認同其與佛門的塵緣,立即親自引導參觀論闡。
只聽主事邊走邊道:
“當年佛陀下凡,用國王的供奉開鑄熔銅,取七滴汗水化入火爐鑄成佛像。”
“青銅坐佛坐觀人間十年后,一場大火燒毀了曼特勒城,佛像穩如磐石歷劫不毀不滅,告示人間苦難沉重回頭是岸。”
“為凈佛門,以戒貪嗔,佛塔婉拒女香客親近佛身,明規至今普渡眾生300余年。”
牧良認真聆聽佛祖的傳奇,不時詢問一些佛門典故,倒也談得輕松愉快。
走進佛塔建筑群,牧良第一眼,見到了這座精美的尖頂建筑“大金塔”,里面住著慈悲天下的佛祖真身。
根據主事介紹,佛像正對的縱深廊道,大致分了三片朝拜區域。
佛祖所在的高臺神龕,是供奉主殿,為第一朝拜區,坐滿了前來頂禮朝拜的信徒。
高臺下,被柵欄隔離的一小片為第二朝拜區,不少虔誠的男性游客在此參拜。
第二區之外,是開放的朝拜區,男女老少皆可在此誦經祈福。
來到第一朝拜區,牧良選了個偏僻的角落,示意主事不用再管他,閉目合什自行參禪悟道。
主事本想留下陪伴,以示尊重,見其態度堅決只好作罷,囑托值班僧人暗中護衛,口宣謁語離去。
牧良摒棄雜音,很快入神、入靜、入定,遠聽洪鐘大呂,佛音裊裊,近感磁場蕩漾,春風潤物。
心中明鏡高懸,一片空靈。
魂如出竅,游離幻境,似見佛陀跋涉千山萬水的布道之旅,閱讀千年傳唱的苦行之法,體悟歷久彌新的警世哲理。
用心胸感懷苦難,用追求執著大道,用平和迎接新生,用虔誠感化萬物。、
來來去去,反反復復,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大千如虎,大惡如狼,大善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