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諸部會盟于忻地一
土方南下。
路過代地,土王鵪看著源源不斷北運的人口與糧草,不由得微微挑眉。
看來這一次有辛氏收獲頗豐。
既然有了這么多收成,這一次的忻地交涉,應該能快速了結。
“王,大長老命人送來了本次的有辛氏忻地會盟邀約。”
“會盟”
土王鵪微微挑眉,看著下邊送來的書卷,有些許詫異。
拿來,看到了火漆,這個有辛氏常用的密封工具,火漆上的印記是一個“辛屈”二字的篆文。
也就是說,這是辛屈直接發來的文書。
土王鵪拿出匕首劃開火漆,然后抖開。
里頭用了兩種文字。
有辛氏的篆文和大邑商的甲骨文。
土王鵪大體能看懂甲骨文。
上邊寫“應有戎氏娀姓之邀,會盟忻地,以應此后諸般軍事。百望土王赴盟,全盟友之情,表諸族之樂。”
后邊就是寫時間和與會的部落。
主要是有戎氏的娀姓部落,辛屈還貼心給他們寫了一下愿意跟著有辛氏離開和準備留在這里,以及觀望的人。
目的就很明確了,告訴土王鵪,愿意跟我走的自然是談妥的,不愿意跟我走的是有意留在這里,你可以拉攏,至于中立觀望的,就各憑本事。
看完之后,土王鵪只是讓人勻速南下,然后自己坐在車上,陷入了思考。
這一次的會盟,應該沒有這么簡單。
跟著有辛氏返回北方的娀姓諸部,并不一定會跟著辛屈去東面,極大概率會頂替土方缺掉的位置。
也就是說,辛屈極大可能拿忻地跟自己換本部的駐地。
換嗎
這個價還是到忻地親自看看再說
稍稍打定主意,土王就不再多想。
至于結果,其實辛屈已經預料到了,一定會換的。
在這個氣候變化波動異常的時代,大同比忻地更容易受到災荒。
根據后世的預測與記載,最艱難的時候,忻地這邊都還能耕種,但大同那邊只能放牧。
甚至土方也因此分裂成上下兩個土方,上土方在草原游牧,下土方在忻地、定襄半農半牧。
然后上土方被隔壁的鬼方徹底吞并、逃散成為赤狄,下土方被武丁、婦好一頓胖揍,進而臣服在大邑商麾下。
至于辛屈要不要大同他其實沒有人力過去開發,所以給諸娀就是。
畢竟北平再差,還有燕山、太行兩座山脈能攔截太平洋上來的水汽。
甚至可以說,當降雨線南移的時候,北平反而是開發的好時間,因為這里的水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比溫暖期的時候到處都是沼澤好開發多了。
但大同可就慘了。
這里一旦400毫米等降雨線南移,就會縮到代州,甚至有可能一路縮到太原,再往北水汽就過不去了。
因此在大同,多數時候半農半牧可以,想要全部進行農業耕種,就需要完善水利建設,尤其是節水的堤壩,這個才是最大的工程。
而東面太行和燕山交錯的北平,反而是需要疏通河道。
只有小部分地方需要打造水庫,疏通與建設的難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如果人力均等的話,大同這邊需要上百年的開發。